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
- 图
- 音
- 视
非遗申报书——鲤鱼跳龙门(仙居)
一、申报项目简介
灯舞"鲤鱼跳龙门",因神话传说有鲤鱼越过龙门而有72座化龙山的典故,并因其剧情中有鲤鱼数次出进龙门、化龙成圣而得名.
仙居"鲤鱼跳龙门"灯舞发祥与繁衍地区——田市地区,位于浙江东南括苍山脉西北麓的河谷地带.这里沃野平旷、村镇连横、交通便捷、物产丰阜,四周多灵山秀水.自中原文化南移后,名人辈出,元代着名鉴藏家柯九思便是其中的一名代表人物.相传"鲤鱼跳龙门"灯舞始创于唐贞观后期.灯具寡少、剧情简单.主旨在于抨击科举制度的黑暗.明清以来,几经改造创新,剧目丰富、演艺精进,成为激励一代代年青人"努力上进,报效家国"的一大艺术平台.逢年过节,在城乡间频繁活动,达到了鼎盛态势.民国后期,因战乱等诸多原因,灯舞艺人亡散,精湛演艺失传,灯舞显现衰微败象.近年来,县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已着手抢救和保护,恢复了灯舞的原生态面貌,但在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还有待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 "鲤鱼跳龙门"这一颇具独特的民间艺术色彩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舞蹈,由人工把持,模仿鱼虾个性化的体貌和活动方式,呈现出幅幅纷繁多彩的鱼类生活图.绘塑了一群鱼虾跃龙门的生动形象,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尤其是"鲤鱼跳龙门化成龙"的剧情创设,贴近人们"勃勃上进"的愿望,千百年来赢得人们的喜爱. "鲤鱼跳龙门"灯舞的抢救和保护有其重要的价值:一是艺术价值,鱼虾灯具形象造型逼真,活动呈现富有个性化与比较性特征的群舞态势,动态性极强,其精湛丰富的演艺技巧,可谓集灯舞之大成.二是民俗价值,"鲤鱼跳龙门"以独特的象征意义,贴近人们的美好愿望,因此与民间的节庆活动水乳交融,成了民俗文化的一大载体.三是学术价值,"鲤鱼跳龙门"剧情印证了神话传说化龙山的典故,丰富了神话传说的内容.四是美学美育价值,灯舞融汇舞蹈、灯艺、绘画、建筑、造型等艺术为一体,在人们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得到美的享受.神话传说的艺术再现,激励人们注重身心修养,努力上进,成为栋梁之材. 仙居"鲤鱼跳龙门"灯舞传承至近期,盛名远播.曾在1952年获台州地区民间艺术表演竞赛特等奖,因当时交通不便,省赛不能成行.最近,灯舞又被中央台、浙江台、福建东南台等电视台拍摄成片,名传海内外.2006年6月被命名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鲤鱼跳龙门) |
二、基本信息
属 地 | 浙江省仙居县 | 项目名称 | 鲤鱼跳龙门 |
申 报 者 | 仙居县文广新局 | 负 责 人 | 朱普 |
通讯地址 | 仙居县解放街2号 | 邮 编 | 317300 |
电 话 | 0576--7774580 | 传 真 | 0576--7773812 |
电子信箱 | Fxb3126@163.com | ||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
仙居"鲤鱼跳龙门"灯舞发祥与繁衍地——仙居县田市地区(内括吴桥村),位于仙居中部的河谷平原上,距仙居县城约15公里.南边有山道直通温州,西边与本县旅游重镇白塔镇为邻,往西,有苍岭古道通金华,直趋江西、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北部渡永安溪,越官路坑岭,直达义乌东阳,是直贯杭州、温州的捷径.为灯舞的传播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优势.
全地区辖55个行政村,面积96平方米,人口2.7万,全系汉族.境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景星岩、公盂岩、保将岩、二十四将山等群山,壁峭岩奇,万涧争流,各具风彩.九江潭、龙井潭、龙跃潭、高水塘潭、水口山潭等河潭星罗棋布,别致生辉.境内河谷地带沃野平旷,村镇纵横连接,山麓内外,田舍旁陵修设,物产较为丰阜.此系"鲤鱼跳龙门"灯舞发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同时,十九都境内丘陵林立,多产竹木,为发展"鲤鱼跳龙门"这一独特的民间灯舞创造了有利条件. 仙居田市地区,是仙居中部商品集散地,是南来北往,经东往西的咽喉地带.自中原文化南移后,书香门第较多,名人辈出.交通的方便,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旺盛的文化需求和氛围.使曾已失传的"鲤鱼跳龙门"灯舞,又得以重放异彩.随着台缙、诸永公速的建成,仙居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现,灯舞的传承和保护,也必将迎来更为光明的曙光. |
三、项目说明
类别 | 民间舞蹈 | 代码 | 03 |
分布区域 | "鲤鱼跳龙门"发生发展于田市镇吴桥村,并在淡竹乡和皤滩乡有分布. | ||
历 史 渊 源 | 仙居"鲤鱼跳龙门"灯舞历史悠久,从鲤鱼化龙而有七十二座化龙山的传闻以及人们对其久仰的程度,足见灯舞的名声和地位.它经历了唐朝的孕育、初创时期,明清的成熟、丰富期,民国以后的衰微期和近期的复苏期.
"鲤鱼跳龙门"灯舞,据老艺人吴熙道说:"鲤鱼跳龙门"灯舞始创于唐朝贞观后期.田市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商业繁盛,中原文化南移后,书香门第林立,名人辈出,加上左近地区灯具制作规模宏大,为灯舞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相传西南边陲有一饱学举人,赴京屡试,由于缺乏他人举荐,次次名落孙山.在50余岁那次乡试后,他悲愤交织,根据神话传说"鲤鱼跳龙门"而有72座化龙山的典故,结合当时的科举现状创作了该灯舞.表现士子们对科举制度黑暗的认识和反抗. 明朝中期,本地区吴姓子弟吴福、吴时来等相继进士及第,官至宰辅,政声极盛.他们垂训子孙:"课子教读,劝勉上进".族人在吴南岗等人领头下,几经改造加工,剧目丰富,演艺日臻精湛,从此使该灯舞成为激励一代代年青人"报效家国,为民造福"的艺术平台.每逢佳节,舞队广泛活动,堪与龙、狮舞蹈相媲美.尤其是子弟进学、大比时期前后,合族更是盛办此灯舞. "鲤鱼跳龙门"这一颇具独特的民间艺术色彩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舞蹈,借助其阵容的广大、龙门等造型的庄严辉煌、鱼虾形象的含义深远,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迎合人们对美好前途追求的心态,也成了人们避邪趋正的心灵载体,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由此这一灯舞流传至今. 1952年,该灯舞参加台州地区民间艺术表演竞赛,喜获特等奖.后来,由于"大跃进"和"文革破四旧"等原因,灯舞活动完全停止.目前,在县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挖掘下,"鲤鱼跳龙门"灯舞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仙居人的面前,并被中央台、浙江台、福建东南台等多家电视台拍摄成片,名传海内外. |
||
基 本 内 容 | "鲤鱼跳龙门"灯舞依托房屋建筑,鱼类形象的静态造型,借助于人的动作表演,模仿鱼类的活动特征,展现社会人生百态,把人们对美好前途向往的愿望寄托在"鲤鱼化龙"的剧情中的一个综合艺术.
1、道具规模庞大,造型独特 灯舞道具中个体灯具就有龙嘴灯、熬鱼灯、鲫鱼灯、鲤鱼灯、火鱼灯、虾灯各一对共12架大灯,外有两面白牌灯.连上安置在龙门架上的各式各样的花灯,单灯具就达50多架.鱼类灯具形态酷似其物,仅尺度扩展数倍.龙门架模仿故宫五凤楼样式造型,显得庄严、辉煌,是明王朝赐予仙居的殊荣. 2、剧目与子阵式众多 该灯舞剧目有:《双珠起舞》、《双珠矮步》、《双珠下地转圈》、《双开门》、《双熬戏珠》、《熬鱼同乐》、《鲤鱼跳龙门》、《鲤鱼成龙》、《大结局》等九项.有的项目衍化扩展为三至四个阵式.因此,灯舞剧目与子阵式就多达二十余个. 3、积个舞于群舞中 鱼虾灯具,在人工的把持下,模彷各自生物的活动特征,舞动十分个性化.同时,她们共同遵循着一定的舞路(或8字型,或半月型,或圆球型,或十字型),依龙门为背景,表现灯舞的主题. 4、表现形式 "鲤鱼跳龙门"灯舞是集造型、灯艺、绘画、舞蹈等艺术于一体的一个丰富生动的艺术空间.以静态造型的组灯、龙门架为工具,以舞蹈艺术作手段,具有强烈的动态表现形态. 5、经典剧目 灯舞经典剧目有:"鲤鱼跳龙门"、"鲤鱼化龙". |
||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 | 1、龙门架
龙门架高3.9米,宽3.4米,厚0.3米.内部用大小不一的木竹条块构建,外部缝罩上白布作底,选用黄、绿、红、紫等10余种色料涂绘出三十余幅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图案.另有 36对奇异的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安置于骨架的各个部位. 2、龙嘴灯、白牌及各类鱼灯 龙嘴灯长、高、宽均为0.4米,鳌鱼灯长1.2米、高0.45米、宽0.3米,鲫鱼灯长1.1米、高宽均是0.3米,火鱼灯长1米、高宽均为0.4米,虾灯长1.4米,高宽均为0.4米,白牌高0.8米、宽0.6米、厚度0.2米,共7对.各灯状如其物,内用竹片制作,外用不同色布彩绘而成. 3、表演服装 表演艺人的服装选用武打服装,分上装、下装,均为白底镶红边,大小因人而异. 4、响器一套 主要有大鼓、大、大锣、小锣、闹钹、堂锣、板鼓、锁呐等. |
||
传 承 谱 系 | "鲤鱼跳龙门"灯舞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传承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在表演过程中观摩学习,一是家族村落式上下辈相承的传承.由于缺乏文字记载,现据传闻回忆复述如下:
1、唐宋时期.最早的灯舞创办人是唐贞观后期的一位举人名姓失传.他经论满腹,多才多艺,但一生仕途不顺.晚年疾世愤俗而作该灯舞.剧目仅有二个,制艺十分简单,往往邀集村童把玩,情发性至,反抗科举制度的思想自然流露.因功于感情表达,没有从艺术上开拓,习惯孕育的一些演艺也未经加工传人. 2、明清时期 据吴氏后人传说,明朝中期有吴南岗(生平情况不详),顺应父辈遗训,督率族人对举人创办"鲤鱼跳龙门"灯舞情况和其他民间有关灯舞情况进行挖掘、探索、改造.道具、阵容等规模定型下来,剧目、阵式、增广到九个,首创"8字、十字穿插" 舞路,实践、总结、加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精湛的演艺.后来,他们把道具制作的技巧和表演技艺传于下一代族人. 3、民国前后 灯舞活动的代表人物有:吴熙道,男,1902年生,私塾文化,务农为业;吴洪庭(健在),男,1937.4年生,小学文化,一生务农,8岁开始接触灯舞艺术,16岁左右娴熟地掌握了灯舞道具制作技艺,养就了灯舞表演高超的才能.率队活动,邀请不止,让这个有着非凡艺术魅力的"鲤鱼跳龙门"灯舞,成为仙居文化瑰宝之一.吴小忠(健在),男,1952年生,初中文化,一生务农,从15岁开始接触灯舞艺术,是目前较年轻的传承人. |
四、项目论证
基 本 特 征 |
1、舞蹈艺术上的稀少性特征:
许多灯舞往往以一种物体形象为主体展示在观众面前,"鲤鱼跳龙门"灯舞却有六种鱼虾形象同时显现.群舞里富有个性,各种个舞共同组合成群舞,从而揭示出灯舞的主题. 2、艺术形象和剧情的象征性特征. 灯舞中鱼虾形象及其个性化动作的接触,稍一思索,即会涌现出社会千态、人生百味的画面,就是"跳龙门"等剧情,也会促人联想到人类追求美好前途的强烈愿望. 3、动态性极强特征. 除龙门架静止不动,在灯舞的全过程,各类鱼虾灯具形象始终处于运动不止状态,呈现生活画面,反映主旨所在.如"鲤鱼化龙"的龙的形象,就是依靠运动节奏的快疾,所有鱼灯形象中单连一气,并在观众肉眼观察力有限度的作用下,幻化而就的. |
主 要 价 值 |
1、艺术价值.鱼虾灯具形象造型逼真,活动呈现富有个性化与比较性特征的群舞态势,并且动态性极强.演艺精湛、丰富,可谓集灯舞之大成.
2、民俗价值."鲤鱼跳龙门"以独特的象征意义,贴近人们的美好愿望,因此与民间的节庆活动水乳交融,成了民俗文化的一大载体. 3、学术价值."鲤鱼跳龙门"剧情印证了神话传说化龙山的典故,丰富了神话传说的内容.同时,从一个侧面,对吴越文化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4、美学与教育价值.灯舞融汇舞蹈、灯艺、绘画、建筑、造型等艺术为一体,在人们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得到美的享受.鱼虾形貌和活动势态,激励人们注重身心修养,努力上进,成为国家与人民有用的人才. |
濒 危 状 况 |
1、社会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先进的文化艺术样式丰富多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传统文化日益淡化,灯舞展示的平台也逐渐减少.
2、"鲤鱼跳龙门"的制艺、表演艺术等方面资料散失,口传内容欠缺详实,导致挖掘、整理、恢复工作困难. 3、技艺较为成熟的老艺人相继故去,幸存者只有三、四人.灯舞参与者不仅需要扎实的舞蹈艺术基本功,还要具备文史、艺术、美学等诸多方面的修养,人才培养难度极大. |
五、项目管理
管 理 组 织 |
组织名称 | 仙居县文化发展中心 | 责任人 | |
通讯地址 | 仙居县解放街2号 | 邮 编 | 317300 | |
电 话 | 0576--7788455 | 传 真 | 0576--7773812 | |
电子信箱 | Fxb3126@163.com | |||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
2004年,田市镇拨专款2千元,吴桥村社会集资5万元,用于灯舞的普查、控掘和保护.
2005年,省文化厅又给予专项拨款8万元,用于吴桥"鲤鱼跳龙门"灯舞的抢救与保护. |
|||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
1、2004年,仙居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工作的通知》,并组织了一支专业队伍对灯舞展开普查和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2、2005年,成立仙居县田市镇"鲤鱼跳龙门"灯舞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常务组长,文化站负责人和吴桥村主要干部为成员.统筹、协调灯舞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3、2005年,先后成立了镇、村灯舞研究协会,负责灯舞的活动组织、挖掘整理等工作,使灯舞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成为全县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一个较系统工程. 4、2005年,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对灯舞的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内涵、表演艺术等加以深入研究、整理和提高. 5、2006年,对田市地区"鲤鱼跳龙门"灯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制作工艺、代表剧目、活动区域、表演艺术等进行较详尽的挖掘、研究,并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六、保护计划
保 护 内 容 |
1、制定出台《"鲤鱼跳龙门"灯舞抢救保护办法》,实现规范管理.
2、设立保护基金,对灯舞艺术团体及传承人给予保护与扶持. 3、将灯舞的保护与发展工作纳入"十一五"期间全县文化重点特色工作,并确保"资金、人员、工作力度"三到位. 4、建立灯具制作工艺、表演技能、表演内容等电子档案. 5、以灯舞艺术研究会为平台,常年地调查研究相关内容,不断提高灯舞的艺术水平. 5、以"鲤鱼跳龙门"发祥地——吴桥村为基础,举办"灯舞艺术交流会"、"舞蹈人员培训班",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并让灯舞艺术更具美感. |
||
五 年 计 划 |
时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2007年 | 建立县级保护机构,对灯舞的基本内容、表现技艺进一步研究,搜索、整理灯舞资料,建立文字及声像资料电子档案;并设立保护基金. | 建立领导、政策机制;加大灯舞的保护力度.争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2008年 | 注重对鱼虾等个舞表演艺术的深入挖掘.并举办舞蹈人员培训2次. | 努力再现灯舞中个舞项目在各历史时期的基本内容、表演技巧; | |
2009年 | 举办"灯舞艺术交流会";恢复皤滩乡、淡竹乡的"鲤鱼跳龙门"灯舞表演. | 研讨、交流灯舞艺术,提高表演技艺.挖掘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表演内容. | |
2010年 | 0 | 推广、交流灯舞表演艺术 | |
2011年 | 建立"鲤鱼跳龙门"灯舞展览馆;进一步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和指导,加强灯舞艺术研究,推进灯舞艺术的发展. | 建立配套硬件设施,巩固成果,推进发展.加强专业指导,挖掘内涵,提升品位. | |
保 障 措 施 |
1、由仙居县文化发展中心负责计划的组织和实施,要排出计划,列出方案,同时,仙居县文广新局负责督促.
2、将五年计划中涉及到的相关项目分解至各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和村.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 3、设立仙居县"鲤鱼跳龙门"保护基金,对项目及传承人进行保护,做到每年有计划资金,并争取省市专项保护资金. 4、调整、充实项目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牵头,县文广新局督促、指导,县文化发展中心和田市镇、淡竹乡、皤滩乡负责抢救与保护工作,强化对灯舞保护工作的督促指导和保护力度,实现灯舞保护工作的经常性和系统性. |
||
建 立 机 制 |
为顺利实施五年保护计划,建立以下五大保护机制,以提高保护意识,强化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和健全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
1、分别于年初、年中、年终进行灯舞抢救和保护工作督查,建立县、镇、村保护工作联动机制. 2、建立灯舞挖掘、保护、发展、创新、协调发展机制. 3、建立以工作"到团体",责任"到人",资金"到位"为内容的责任落实机制. 4、建立灯舞艺术研究和灯舞表演相结合的互动互补机制. 5、把灯舞文化的发展和"人间仙居"旅游休闲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建立仙居旅游休闲文化与灯舞文化联动发展机制. |
||
经费 预算 及其 依据 说明 |
1、搜集项目资料,建立项目数据库 4万元
2、举办2期"鲤鱼跳龙门"制作技术、表演培训班 6万元 3、举办鱼跳龙门"交流研讨会 8万元 4、恢复淡竹、皤滩两地"鲤鱼跳龙门"项目,挖掘及创作经费 30万元 5、举办灯会 18万元 6、专家指导和节目编排经费 6万元 7、建立"鲤鱼跳龙门"灯舞展览馆 50万元 合计: 122万元 |
||
备 注 |
七、重要申报辅助材料
重要辅助材料:
1、灯舞道具之一:龙门架静态照片. 2、灯舞道具之二:鱼、虾灯具形象照片. 3、灯舞活动部分场景照片. 4、获奖证书. 5、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命名文件复印件、铜牌照片. 6、"鲤鱼跳龙门"分布图. 7、灯舞中伴奏的曲谱. 8、申报项目专题片(DVD版).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