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
- 图
- 音
- 视
非遗申报书——蓝花布印染(仙居)
一、申报项目简介
仙居蓝花布印染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融生活与艺术于一体的技艺,早在《光绪仙居县志》就有记载.
蓝花布印染在汉晋期间就传入仙居,经历唐朝的孕育,到清未至解放初的鼎盛时期,蓝印花布品种花样达200多种,目前已搜集建档的有三十多种,抢救保护花版 9种. 仙居蓝印花布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一宝,选料独特,布坯为俗称"家机布"的农家自织的土布和俗称为"湖布大布"的机织粗布(湖北产).面料布质厚重,坚固耐用,用它制成棉被或衣服等越用越软,冬暖夏爽,旧时农家嫁女儿,蓝印花被是必需嫁妆. 仙居蓝花布印染的花布技艺独特.花布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观、秀气典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仙居蓝花布印染的重要价值体现在:1、独特的工艺价值.其所采用的矾浆压印防染法在中国传统的印染技术中独树一帜,它融美术、雕刻、印刷、印染化工等艺术技术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2、深厚的人文价值.仙居蓝印花布蓝底白花,阴阳相济,端庄祥和、质朴厚重,充盈着中华民族中庸致和的哲学理念,洋谥着中华民族简约生动的审美传统,是民族情感的美学标本. |
二、基本信息
属 地 | 浙江省仙居县 | 项目名称 | 蓝花布印染 |
申 报 者 | 仙居县文广新局 | 负 责 人 | 朱普 |
通讯地址 | 仙居县解放街2号 | 邮 编 | 317300 |
电 话 | 0576-7774580 | 传 真 | 0576-7773812 |
电子信箱 | |||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
仙居县下各镇位于括苍山下、永安溪畔,比邻临海白水洋镇,离县城10公里,全镇55个行政村,4.9万人口,年人均收入5340元.辖区地域面积89.5平方公里,土地广袤肥沃,交通方便,是经商贸易的好地方.
以前下各镇在没有治水造坝的年代里,黄良陈、前泮及周边的大多数村庄都坐落在一片低洼之地,春秋两季,易发洪水.虽然土地广袤肥沃,但不能盛产稻谷杂粮,只适宜种植高杆植物—棉花,故号称棉花洋.勤劳勇敢、朴实智慧的种棉人,就扬己之长,经营发展起纺织和印染行业,以弥补粮食的不足.女人采棉花纺线,男人们织布印染.每当夜色降临时,家家户户都传出"吱吱"、"呀呀"织布纺线声.每逢集市就把织好的和印染好的布匹拿到集市去出售.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家庭作坊式的纺织、印染工艺以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再加上政府对下各低洼地的整治改造工程,使过去的汪洋地变成了米粮川,纺织、印染的原材料的逐渐减少,使得蓝花布印染技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消逝了. |
三、项目说明
类别 | 传统手工技艺 | 代码 | 08 |
分布区域 | |||
历 史 渊 源 | 仙居蓝花布印染历史悠久,它经历了唐朝的孕育、初创期,元、明、清的成熟期,以及民国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鼎盛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衰弱期.
蓝花布印染手工技艺,据田市老艺人传说,在汉晋时期,由于统治区域的扩展、南移,中原地区的印染技术就传入了南越之地—仙居,那时印染工具简陋,以染黑、青、赤色布为主.在唐朝时期,染缬的方法有蜡缬、夹缬、绞缬.浙江的蓝印花布的染法是夹缬.夹缬即用二木板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雕花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对称的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宋元以后夹缬发展成浆水缬和药斑布,到清代时发展成蓝印花布的矾浆压印防染法,俗称压浆染. 民国时期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蓝花布印染是鼎盛时期.农民自耕自织.其原料土布、染料均来自乡村,工艺出自民间,图案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价廉物美,深受农民喜爱,一直流传于民间.民间嫁女儿要用蓝印花布做被面,蓝印青布做被夹里,做成夹被嫁囡,谁家嫁囡夹被多,就显示谁家有出地(有钱人家),其女儿到婆家受人尊重,若谁家嫁囡没有印花夹被,其女儿到婆家就要被瞧不起了.蓝印花布旧时在农村用途广泛,可以做窗帘、头巾、围裙、包袄、帐子、台布、包裙等等. 随着印染技术的不断创新,蓝印花布的图案花版也不断增多,最多有二十几种.题材不外乎花卉草木、花鸟鱼虫,都是农舍旁田埂头常见的,或为图腾图案,如双龙戏珠、龙凤戏舞、凤戏牡丹等,图案亲切、自然、清秀、美观,加之秀气典雅的蓝、白二色,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风情特色. 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织布印染行业也出现了新兴的原材料和工艺技术,各色化纤布料、花布应有尽有.粗布生产印染越来越少,也不景气,蓝花布印染技术也随之销声匿迹.到目前普查统计,传承人数不多,只有双庙乡西吕村的应汉龙,下各虎坦的张三贤、张传贤,下各前泮的泮招青、田市的王培云、郑荣光,皤滩的王云生等人.全县没有印染作坊,只有双庙西吕应汉龙尚保存花版等少许印染用具. |
||
基 本 内 容 | 仙居蓝花布印染是一门中原地区传入并在仙居各地衍生、发展的综合技术.
1、布质独特.仙居蓝花布印染只选用仙居本地纺织的卤白土(粗)布,或湖北大布(湖北产的粗布),俗称湖北粗.这两种布染起来青的纯青,蓝的碧蓝.印花布青白相间,典雅纯朴. 2、取材方便.印染花布只有"洋靛"(硫化蓝)、碱、明矾、石灰、黄豆等.(过去有"土靛"使用,"土靛"是靛蓝植物的摄取物. 3、种类繁多.花布印染图案历史上花样有"200多种,目前已搜集留档的有三十多种,尚存花版9种,可以印被面、做袄包、窗帘、台布等. 4、工艺复杂.整个蓝补印染过程工序相当啊,每印染一匹布(纺纱织布不计),要经过7道工序,还要注意天气情况,需选天晴日子方好. (1)收布.染青、黑、赤色的,称布.把未染印的布匹用称称好(印花的布匹量好)(2)做记录.在帐簿上记下将要印染的布匹的斤两或尺数、所有人的姓名、地址等,然后将相应信息标在一块用棉纸剪成长方形的的六角棉纸上,再将棉纸用麻线系在印染布匹的一角,交染坊印染.(3)拌浆.把豆粉、明矾、石灰按比例搅和成浆糊状.(4)染花布.①煮布,把要印染的布匹放在大锅里煮一小时左右,捞出锅后放在接布板上,再拿进大木桶抬到布行上晒半天;②折布做记号,把半燥的布拿来按印花被的条数做记号,一般每条花被是1.95丈,折三折,再对折,用墨汁在折叠处做记号;③卷布,用一块木板把做好记号需印花的布一块一块卷成一大捆布匹,卷布是为了把布匹摸平整不起皱;④印花,把布匹放在四方桌上抖开,拉直,捺上花版,捺花版要小心,顺着布边将两边布边留均匀,用锹把把拌好的印花料浇到花版上,用刮刀刮平整,小心拿起花版,把印上花的布拉开,再重复以上程序印花,待这块布全部都印上花后,小心地抬到太阳底下平摊至晒干.(5)染青.把印上花样的白布折好,在排缸灶(6口缸 排成两排,在缸与缸之间的空缝中加碳末加热)中放入洋靛、碱、明矾等,待水温到80-90摄氏度时,把布放到缸里1分钟左右,捞出来,放在榨水架上榨水,再用绞马架、绞马棒把水绞干,抖散放在布簟上,再把布拉直折好,放到第二口缸中浸染(水温在20-30摄氏度),再绞燥、拉直、放到第三口缸中漂水;这样捞上来放在接布板上,拉直抹平,放在晒布行上晒,晒干收布.(6)斜撕布.待印好花、染上青的土(粗)布晒干后,两个人顺着斜的布丝同时左右用力拉动,一块布拉两遍,使印花的浆料移动脱落.(7)刮灰.待印花布斜撕布后,用菜刀把粘在上面的豆粉、明矾、石灰的混合物刮掉,这时就露出了青白分明的花纹图案了. 5、表现形式.仙居蓝花布印染的表现形式分为实用和装饰两大类.实用的就是人们用来做被、袄、袍、围裙、蚊帐等;装饰类的就是用蓝花布做窗帘、台布以点缀房间,使之典雅朴实、给人素朴、整洁之美感. 6、经典作品.仙居蓝印花布制作的经典作品有:双龙戏珠、龙凤双舞、凤戏牡丹、鲤鱼荷花、百鸟朝凤、花开富贵、喜鹊衔梅等. |
||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 | 一、蓝花布印染的原料
1、白布:粗布(土布)、湖北大布. 2、黄豆、明矾、石灰、印花时填花版原料 3、洋靛.染布用的颜料、有硫化蓝、硫化青、硫化碱. 二、相关工具: 1、屋灶,锅、饭撬、铜勺、菜刀、碗、粥甑、火撬、柴刀、炭末. 2、石 、石磨、沙筛、称、定盘、灰畚斗、有柄畚斗各一件,平板锄头一把. 3、皮手套一双、皮前拦一爿、毛巾一条、板刷一只、口罩一个. 4、九石染缸六口、缸篮六只,榨水架一个、绞马一个、绞棒一根、接布板一块(长4尺、宽20公分、厚1公分)小竹棒三根(长短不同)、竹吸筒一个. 5、水桶、吊桶、水钩担一付、铁筒(原来为脚桶) 6、大方桌一张、大面板一块、擀面杖一根、挑布竹一根(6-7M长)、布行一个(4个木柱、4根横木档)、刮刀一把、挠一把(木、铁均可) 7、棉纸若干、尺、拉布凳、布大(团)剪刀、毛笔、墨汁、布柜. 8、印花版 |
||
传 承 谱 系 | 仙居蓝花布印染技术在当地比较有名,其传承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家族式继承,另一种是师徒相承.由于它的传承方式并无文字记载.因此,据普查了解到,我县尚在人物不多,可以回忆复述的重要内容如下:
一、清末民国时期. 据考证,清末民国时期蓝花布印染技术的代表人物有:泮安富(男,1900年生),张中寅(男,1909年生),张芳轩(男,生辰不详)等.这些人整个印染工序不甚精湛,均已作古.期间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张中寅. 张中寅,下各村虎坦村人,出身殷实富豪之家.其父张芳轩,兄弟三人,二叔早夭,小叔被其叔叔过继作为继子.中寅父亲开了一间染坊,请来杨府染布宁做染坊师傅,中寅就拜染布宁为师,在染坊作业.他在师傅传授之下,精心钻研印花图案设计、色泽品种研究工作,将花印品种发展到200多种,颜色有半青和老青之分,染坊生意兴隆.在该染坊影响下,其小叔过继的叔伯兄弟应汉文也开了一家染坊.在张芳轩过世后,张中寅和二弟张传贤、三弟张三贤合开染坊,后来由于染坊被大火烧毁,三兄弟才中止印染生涯. 二、建国后至现在 建国后至今,蓝花布印染艺人有:应成富(男,1916年生,双庙西吕村人),王小花(男,生辰不详,双庙西吕村人),张三贤(男,1930年生,下各镇虎坦村人),王培云(男,1946年生,田市上街村人),王云生(男,1936年生,皤滩乡人)潘招青(男,1943年生,下各镇前潘村人),应汉龙(男,1953年生,双庙西吕村人)等.主要代表人物为应汉龙.应汉龙,不善言辞,为人憨厚,做事诚信.在他小时侯,父亲应成富开有一家染坊,在他15岁那年,父亲生病,就把他托交给染坊伙计王小花,让其带应汉龙学习印染技术.从此应汉龙拜王小花为师,接承父业学习印染.他聪明好学,善于观察,不到2年时间就把师傅的手艺学到手.在他经营染坊时候,刚好是集体化时期,村子一把染坊折价归公,他就和妻子两人为村里染坊工作,赚工分.他对印染工作一丝不苟,染出的布料花样品种多,色泽好,染坊生意红火.他的印染技术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本山靛"技术也称"土靛"技术(一种利用农家种植的作物的提取物来印染的技术)很有研究,在当地名声很大.他从事印染工作24年,到他39岁时,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无人种植棉花而终止了印染生涯.在全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过程中,我们有幸地发现他还完好地保存着9中各样印花花版以及染缸、港篮、绞布马等印染工具.他的子女中没人学习印染技术,好在他把印染工艺流程全部保留在心,我县可以根据他展示的技艺,请他培训印染技术人员. |
四、项目论证
基 本 特 征 |
1、造型上的象形化特征.仙居蓝花布印染的印花图案是某样物体的生动象形.或龙或凤、或花或草等不一而足.形象优美,栩栩如生,观赏性、可视性强,如双龙戏珠、龙凤双舞、凤戏牡丹等非常柔美、自然、清新、美观.
2、工艺流程的复杂性.仙居蓝花布印染印花、染青或其他着色都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 3、选材上的特殊性.仙居蓝花布印染的布料要求农家土布或湖北粗布. 4、气候要求上的独特性.印染一定要选晴天方可印花、染布. |
主 要 价 值 |
1、蓝印花布的艺术及美学价值.它融雕刻、绘画、剪纸于一体,充分展示了图案的清晰逼真、造型的细腻传神、线条的柔和流畅、色泽的朴素明快、手法的工笔细致,可视性、真实性强.
2、蓝印花布的民俗价值.蓝印花布质地牢固、不易破碎,充满农家情调,淳朴端庄、寓意深刻,是现在民居仿古的重要饰品.它又是婚嫁的必需品. 3、蓝印花布的学术价值.仙居蓝印花布自中原传入后发展为200多个品种,经挽救后有30多种图案,保存的9种花样花版,具有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凝聚了精湛的美术技艺,对研究吴越文化和江南美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濒 危 状 况 |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市场繁荣,各种化纤织品供不应求,粗布极少,也没有人使用.家庭式印染几乎没有生意,真正意义上的印染作坊也没有,年轻人对印染接触甚少.通过挖掘、调查,目前尚有几为老艺人还能从事这项技艺,印染工具不全,花版品种少,只有9种 |
五、项目管理
管 理 组 织 |
组织名称 | 仙居县文化发展中心 | 责任人 | |
通讯地址 | 仙居县解放街2号 | 邮 编 | 317300 | |
电 话 | 0576--7788455 | 传 真 | 0576--7773812 | |
电子信箱 | Fxb3126@163.com | |||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
2004年对仙居蓝花布印染进行普查、搜集、整理工作,投资4万元;购买散在民间的蓝花布印染花版、器具3万元;皤滩、田市、下各、双庙等乡镇投入普查、挖掘、保护等工作经费2万元.
|
|||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
1、2004年成立了仙居蓝花布印染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府办主任及有关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蓝花布印染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2、2005年县成立了蓝花布印染抢救课题组,下各、双庙、田市、皤滩等乡镇相继成立了课题小组,对蓝花布印染技艺进行交流研究、整理和提高. 3、2005年对蓝花布印染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制作工序、代表作品、分布地域、品种分类等作了详细记载描述. 4、2006年对蓝花布印染的制作工序、代表作品、品种分类等作了全面普查,制作成文档. |
六、保护计划
保 护 内 容 |
1、由仙居县人民政府出台《仙居蓝花布印染技术保护办法》实现规范化管理.实行蓝花布印染保护与扶持.
2、仙居县委、县政府将蓝花布印染的保护开发工作纳入有关乡镇日常工作内容,其活动经费列入乡镇全年经费预算范围、确保保护资金到位、人力到位、工作力度到位等"三到位". 3、搜集、整理印染资料、整理音像图书资料、制作印染数据光盘、相册、建立印染网站、全面宣传其艺术价值. 4、建立艺人档案,对应汉龙、张三贤、泮招青、王培云、 郑荣光、王云生等蓝花布印染蓝艺人进行建档、并由县政府颁发蓝花布印染老艺人政府津贴、每人每年3600元. 5、申请注册蓝花布印染名称、种类、制作工艺等知识产权及商标名称. 6、根据蓝花布印染花版的艺术特点、确立研究课题.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举办蓝花布印染花样研讨会,对花版图案、印染工序、技术及原材料等方面加以重点研究.使其在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花样基础上有新创新、超越. 7、建立仙居蓝布印展览馆、举办蓝花布印染技术培训班和蓝布印染技术交流会,走出去、请进来,以提高仙居蓝花布印染的知名度,弘扬仙居蓝花布印染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底蕴,使印染艺术后继有人. |
||
五 年 计 划 |
时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2007年 | 1、设立仙居蓝花布印染绝技保护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计划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
2、县里建立蓝花布印染抢救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关乡镇分别建立各乡镇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3、开展全县性蓝花布印染工作普查,疏理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有价值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花样品种. 4、对仙居蓝花布印染花纹、种类、制作工艺等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对具有一定代表性名称进行商标注册. 5、举办2期蓝花布印染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次30人. 6、出台蓝花布印染保护政策,对印染老艺人及传承人给予保护和扶持. 7、制订出台蓝花布印染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
1、全面普查整理,努力恢复蓝花布印染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花样品种. 2、建立领导机制、政策机制、传承人保护机制和培养机制,夯实蓝花布印染抢救和饱和的基础性工作.
3、加大对蓝花布印染原生态保护力度. |
|
2008年 | 1、搜集、整理蓝花布印染资料、整理形音图象资料、制作成蓝花布印染数据光盘,拍摄照片,制成相册.
2、编辑出版《仙居蓝花布印染》书籍. 3、根据蓝花布印染的工艺特色,确立研究课题,对花版造型制作工序、技术及原材料等方面加以重点研究. 4、建立仙居县蓝花布印染发展基地,在下各、双庙、田市、皤滩等乡镇建立蓝花布印染研究中心,并以相关村为单位,建立蓝花布印染队伍,不断提高印染技术,推陈出新,创新花版. 5、举办印染技术培训班2期. |
编辑出版蓝花布印染书籍、相册. | |
2009年 | 1、举办蓝花布印染研讨会,研讨和交流蓝花布印染制作.
2、建立仙居印染网站,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全面宣传仙居蓝花布印染艺术,借此平台展示成果,宣传价值,交流经验,获取建议,实现宣传与创新的互动效应. |
展示成果,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 |
2010年 | 0 | 研讨、交流蓝印花布技术,提高蓝花布印染制作工艺,开发花版品种. | |
2011年 | 1、建造仙居蓝花布印染工艺展厅,并对外开放,将此作为对外宣传仙居蓝花布印染文化艺术价值的平台和窗口.
2、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仙居蓝花布印染技术的知道,在巩固原由成果的同时,推进蓝花布印染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
建成配套硬件设施,巩固原有成果,推进艺术发展. | |
保 障 措 施 |
1、由仙居县文广新局负责计划的组织与实施,排出计划,列出方案,同时,县委办、县府办负责督促完成.
2、将五年计划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项目分解到相关乡镇,纳入相关乡镇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年终时,由县政府对县文广新局进行考核,相关乡镇由文广新局组织人员考核. 3、县财政每年划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专项基金20万元,用于蓝花布印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相关乡镇每年也必须列出专项经费5万元. 4、将蓝花布印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列入全县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相关乡镇年度目标考核项目之一,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有专家指导的,以县长为组长,以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蓝花布印染抢救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乡镇也要参照县里的领导小组人员情况,成立蓝花布印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辖区蓝花布印染保护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经常性、系统性开展蓝花布印染保护工作. |
||
建 立 机 制 |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以下五大保护机制,强化工作力度,提高保护意识,逐步建立和健全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
1、分别在每年的年中、年终各进行一次蓝花布印染抢救和保护督察工作,建立以上到下的保护工作联动机制. 2、建立蓝花布印染原生态保护与发展创新,协调发展和推陈出新相结合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 3、把蓝花布印染艺术的交流、研讨、展览活动相结合,建立蓝花布印染技术研讨会机制. 4、建立以工作"到项"、责任"到人"、资金"到位"为主要内容的组织领导机制. 5、以挖掘蓝花布印染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发展仙居旅游休闲城市建设为平台、以仙居文化休闲旅游为载体、以发展蓝花布印染艺术为目的,把蓝花布印染的日常开发和整理相结合,打造花被花样特色品牌的发展机制. |
||
经费 预算 及其 依据 说明 |
经费预算总额206万元,具体项目及费用支出如下:
1、设立仙居蓝花布印染抢救保护专项基金 100万元 2、全县、4个重点乡镇划出蓝印花布保护工作经费 120万元 3、开展蓝花布印染项目普查工作,购买各种闲散器具 10万元 4、蓝花布印染技术培训班4期 10万元 5、出版《仙居蓝花布印染》一书 10万元 6、建设蓝花布印染展厅 20万元 7、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经费 20万元 8、申报知识产权、注册商标名称 8万元 9、建设仙居蓝花布印染网站 1万元 10、搜集、整理蓝花布印染资料、制作刻录数据光盘 1万元 11、出版蓝花布印染资料相册 6万元 12、成立蓝花布印染研究会 10万元 合计: 206万元 |
||
备 注 |
七、重要申报辅助材料
重要辅助材料:
1、蓝花布印染化版照片. 2、蓝花布花色式样照片. 3、蓝花布印染工艺流程照片. 4、蓝花布印染分布图照片. 5、项目专题片(DVD版).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