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馆动态 > 新闻正文
中国台州网:数千年神秘岩画有何寓意?国内岩画专家为探究“符号”聚集仙居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3-7-28 12:34:35

偏僻山区岩石上的神秘图画,它们创作年代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还是更早些的春秋战国乃至新石器时代?这些历时数千年的神秘岩画,究竟有何寓意?

7月8日到11日,市文物处邀请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杨超博士、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叶晓红等6位专家,专程来到仙居,对该县上张乡、朱溪镇、广度乡等地的岩画进行详细考察研究。

今年4月份,仙居岩画被正式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考察中,专家们都感到很震撼,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在仙居的深山密林中还保存着如此古老全面的先古岩画。

“这些岩画的确切创作年代需要更深入仔细地研究探讨,当前,如何进一步做好对这些岩画的保护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在专家们和仙居文保单位的交流座谈中,杨超博士的发言代表了专家们一致的心声。

“灵蛇”蜿蜒岩石上

7月9日上午,考察上张乡西塘岩画。

当天一早,杨超博士、省社科联原副主席连晓鸣、三峡大学教授谢国先、中国科技大学考古专业硕士陈茜,在市文物处处长任志强、仙居县文物办主任张峋、临海市文保所副所长陈丽君博士陪同下,前往西塘村考察岩画。

山路十八弯,一路尽坎坷。车子开到位于半山腰的西塘村,然后徒步走向山顶的岩画群。

7月天空,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不过专家们兴致都很高。一路上听西塘村村主任张林和讲述着这些岩画的发现经过,不时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西塘村岩画发现过程纯属偶然。

2007年初春,仙居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郭金星和人闲聊中获知一条重要线索:上张乡西塘村有刻在岩石上的奇怪图案。

当年3月12日,郭金星带着研究会部分会员先期来此实地考察。这里的岩画就此掀开神秘的面纱,为人们所熟知。

走过一个水塘,爬上一段山坡,就来到岩画所在的崖壁上了。

记者看到,在大约1000平方米的巨型崖壁上,有疏有密地分布着形态各异的清晰图纹约百余个。这些图纹有花朵形、蛇形、太阳形、房屋形、柴刀形、人像形,还有类似过去小孩子玩的石子棋盘形,大一不一。

有意思的是,大而深的蛇形图,长达2米多,吐出蛇信子,似乎在游动中,凿痕深者约0.8厘米,最浅的柴刀形、房屋形深度有0.3厘米,部分图形出现风化剥落的迹象,有些模糊不清。

杨超、连晓鸣、谢国先等人对每一处岩画都仔细考证、拍照留念。从岩画的深度和整齐划一来看,杨超博士判断可能是铁器创作的,因为只有铁器才有这样的力度。

小方岩岩画最先被发现

7月9日下午,考察朱溪镇小方岩岩画。

中午简短的休息后,专家一行人又启程前往朱溪镇,考察那里的小方岩岩画。

小方岩岩画是朱溪镇中学美术老师丁亮雨带领学生在山上写生时,不经意发现的。2002年12月,时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的王伯敏教授来到此地考察,在综合鉴定后,确认是古岩画。

王伯敏教授还根据他综合考证的内容,写了一篇论文《台州仙居小方岩岩画制作年代初探》,从仙居地理、历史发展,岩画创作风格、岩画内容等三个方面初步判断可能是西汉时期创作,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

到小方岩的路比西塘那里要远很多。转过水田、池塘,爬过一座山坡,穿过密集的荆棘林,来到岩顶,才真正到了岩画所在地。

仙居文保部门给岩画周围围上铁丝网,也做了一个铁门。但铁门不知道被谁破坏了,倒卧在铁丝网周围的草丛中。

张峋说,那是慕名而来的岩画爱好者,为了走进去拓画,而把门搞坏的。

小方岩岩画没有西塘岩画那么多,但从岩画分布的密集程度来看,小方岩岩画比西塘岩画还要集中。在一个集中的岩画创作群体里,隐约可以看出女性巫师在占卜或者舞蹈着,她的周围分布着多种多样的不同岩画形体,很像是一个描写群体性活动的场景。

尽管地处危崖巉岩,但专家们还是看得很仔细。杨超以小方岩岩画和西塘岩画的比较讲了几个观点。

“两个地方的岩画有相似之处,但小方岩这里的岩画更加集中,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岩画里包含了很多信息,表明了古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探索。”

杨超说,小方岩这里的岩画风化比西塘的要严重很多。今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保护,否则不久之后,这里的岩画将仅剩几根线条,这对将来的进一步探索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爬儿岩上有“鹰”图腾

7月10日上午,专家一行考察了仙居皤滩古镇和青铜器博物馆,下午查阅了大量考古资料。下午6点多,从北京出发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叶晓红抵达仙居,专家组又增加了一员“大将”。

7月11日上午,考察广度乡送龙山爬儿岩岩画。

这次走的路不多,车子停在公路上,专家一行人涉水渡河,在一人多高的芦苇林中穿行,再爬上一大块岩石,就到了这次考察的目的地了。

张峋说,之所以这里叫爬儿岩,是相传古时候一些已婚妇女,喜欢爬上这里的岩石祈拜,往往祈拜回去后就能生下儿子,因此这块岩石就被称为“爬儿岩”。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是,在这块临溪高耸的岩石上,确实密布着大量岩画。几乎连人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远到而来的叶晓红博士后,第一次在东海之滨看到这么大片丰富的岩画。她立刻拿出专业的拓画工具,把硅胶一点点地挤在岩画上,过五六分钟,硅胶就会自动凝结,这样岩画就被拓在上面了。

“这些岩画的创作年代不好判定,目前仍是国际上的一个难题,我只有拿着这些拓下的岩画,回去之后借助先进的科研设备,希望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叶晓红说。

在一处岩画更为集中的岩石上,有好几个有点像老鹰上半部的岩画,在最右侧的上面,又有一个呈发散状的图画,看起来很像抽象的太阳,这组图画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从远古来看,仙居这个地方和东南沿海海边的居民是有些区别的,所以,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画当中,明显的捕鱼的图形几乎没有。”

杨超说,如果这里的先民具有狩猎的经历,那么,他们把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猎鹰刻在岩石上,也是一种可行的推断。

专家声音

非专业人士拓画,其实是在破坏岩画

7月11日下午,参与这次考察的杨超等几位专家,和市文物处处长任志强、市博物馆张峋、临海市文保所副所长陈丽君博士等,在仙居县文物局进行考察交流,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专家们结合几天的考察了解,一致认为仙居的岩画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反映出一定的具有某种先民活动特征的集中表现,在填补浙江省岩画空白的同时,对东南沿海的岩画内容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杨超教授说,从小方岩岩画、宋龙山爬儿岩岩画来看,它们内在存在着某种联系,反映了当时附近先民具有一定的生活联系,但它们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小方岩岩画具有的某种大型集体活动特征,爬儿岩具有的像鹰的图案,更是具有与华东其他地方岩画截然不同的特色。

鉴于这些岩画已经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专家们一致把这些岩画称为“国宝”,认为对这些岩画的保护刻不容缓,人们以后不能再在这些岩画上拓画了,那样会破坏岩画。可以采用描摹的办法把它们在画纸上画出来。

交流会结束后,市文物处处长任志强告诉记者,这次是台州首次邀请这么多有分量的专家参与仙居的岩画考察交流。市里初步打算今年年底前,在仙居举行一次中国岩画研讨会,邀请国内众多岩画专家汇聚于此,通过集思广益,进一步把仙居岩画的秘密挖掘出来。

                                                      作者:崔鹏   责任编辑:杨能勇

开放时间

党校分馆
8:00-21:00

总工会分馆
8:00-21:00

安洲书苑
8:00-21:00

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
周三上午业务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仙居县解放街

电话:

传真:

邮箱:

关注我们

扫一扫

仙居县图书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