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馆动态 > 新闻正文
台州文明的发祥地——下汤新石器文化遗址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6-10-26 9:32:16
    1984年,横溪镇下汤村村民在村西北角一个叫汤墩的土丘上挖土造田时,在土层间发现了一批形状特别的鹅卵石和装饰有简陋花纹的陶器及陶器碎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牟永康、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张森水(仙居籍)及台州市文管会金祖明等考古专家闻讯赶来。经鉴定,这里是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遗址,距今约6__7千年。依照考古学上以遗址所在地来命名某种历史文化的惯例,我们就称这种文化为下汤文化。
  下汤文化遗址位于县城西30千米处,北靠八卦山,南临永安溪,西傍四鸟坑,是一块高出四周约1米的河谷平原的台地。遗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丰厚,厚度达2米以上,地层分明。近几年来,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这里进行过多次挖掘,采集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从出土的文物看,最多的是陶器和陶器碎片,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夹炭红陶,它以未炭化的稻草和稻谷壳为原料,陶质粗松,在器物表里大多涂有一层约O.2厘米厚,似漆非漆的涂料,出土时色彩十分鲜艳,但时久便褪。器型的种类有:罐、瓶、壶等盛器;釜、鬲、鼎等炊器;碗、盘、盆、杯等饮器以及纺织工具——纺轮和制陶工具——陶拍等。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及绳纹、弦纹、麦穗纹、斜条纹等各种简陋条纹。第二大类是石器,有生产工具斧、铲、刀、凿、镰;各式石锛;狩猎工具如矛、镞、流星索、弹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石磨盘、石磨棒、磨球、石簪、石璜及纺织工具——石纺轮等。石器制作小而粗犷,一般经打击后略加磨制,其中石簪、石璜等装饰品磨制精细光洁,工艺水平较高。从出土器物的形状、特征看,下汤人已脱离深山的穴居生活,迁向平原过定居生活。他们以农业经济为主,狩猎、采集为副,并发展了纺织、制陶和捕捞业。农业和手工业已有了较明确的分工,劳动成果也有所剩余。
  下汤文化遗址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目前在仙居、台州乃至于整个浙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处人类居住遗址。其中,石磨盘、石磨棒、石磨球、环形砍砸器、流星索和三角形两端出刃石均为我省首次发现。尤其是石墨盘和石墨棒,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过去,在我国的余姚河姆渡及世界各地的古文化遗址中出土过大量的稻谷,但古人究竟是怎样把稻谷碾成米,抑或是根本不碾,连谷壳一起吞食,人们无从知晓。下汤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两套配套完整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终于使我们找到了确切的答案。下汤的先民先把谷物放在石磨盘上,然后手持石磨棒来回研磨,使谷粒脱去外壳成为大米。由于长期研磨,石磨棒的表面浑圆光滑,石磨盘上留下了两道与石磨棒形态相吻合的浅坑。因此,下汤遗址中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谷物加工工具——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出土,不仅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学上的重要发现。1989年12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下汤新石器文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下汤文化遗址一定会有更多令我们为之自豪的发现。

开放时间

党校分馆
8:00-21:00

总工会分馆
8:00-21:00

安洲书苑
8:00-21:00

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
周三上午业务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仙居县解放街

电话:

传真:

邮箱:

关注我们

扫一扫

仙居县图书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