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馆动态 > 新闻正文
中国房地产业:仙居 原生态小城的转型路径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3-9-29 12:20:59
   田野、群山、溪流环绕着古朴的村落,中国的山水意境、乡土情怀、儿时记忆、仙道文化尽在仙居。这座中国为数不多的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乡土中国的县城,发源于9000年前的下汤文明。当这样一座自古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城市决定要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时,仙居将以怎样的发展路径去平衡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值得关注。仙居通过国际视野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城乡共荣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计划,也是如今新型城镇化如何为小城市注入活力、城市与乡村如何面向未来的有益探索。

 仙居的宝贝

  “全景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美丽乡村”,这是仙居县委书记单坚反复提及的几个关键词。在仙居的计划中,文化、乡村、农产品、商贸等,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旅游产业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些元素与旅游的相关性会决定当地旅游的含金量。

  在仙居,许多人认为,城市生活纷繁复杂,在城镇化过程中,人迅速扔掉自己的生活习惯、文化、喜好,原有多样性的城市生活在消失。现在人们渴望寻求宁静、回归自然的生活。仙居则是能完全契合当代人精神与生理需求的绝佳去处,无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是仙居的真实写照。仙居的美好正如桃花源诗中所描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个已被广泛认可的“世外桃源”宝贝众多。仙居地处浙江东南,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以“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赐名“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可以说在宋代,仙居就拥有了“国家级”的生态品牌。

  仙居境内多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县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其森林覆盖率甚至达到了77.9%,县域内千嶂叠翠,沟谷幽深,清流急湍,林茂竹秀。放眼看去,仙居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仙居境内现有近700万立方的林木蓄积量,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动物12种。

  仙居空气质量极好,负氧离子户外每立方厘米可达8.8万个,大城市里大约是每立方厘米150个左右。

  “浙江电视台最近有一档节目叫‘寻找可以游泳的河’,而我们的永安溪据环保部门检测,有80多公里的溪流达到了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可直接饮用。”仙居县长林虹骄傲的说。全程141公里的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被喻为“幽谷溪流、清澈见底、终年不枯”。

  整个浙江省,高速路网的发达惠及了省内每一座城市,仙居也不例外。仙居在温州、台州、金华、义乌四个城市构成的1小时经济生活圈内,3小时能抵达上海和南京。200公里内有宁波港、台州港、温州港三个港口及三个机场,距离杭州萧山机场220公里。尽管旅游开发的强度还远未饱和,但能够像“仙人”一样生活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以长三角为主的游客通过便捷的交通来到仙居,去年仙居接待游客人数突破600万人。

  后发展城市在城市空间上确实具备明显的优势。比如仙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58平方公里,属4A级景区,目前只开发了1/4,目前正在申报5A级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留了自唐代以来建筑的皤滩古镇及众多的古村落。

  仙居正在为这些资源寻求符合要求的投资和运营商。此外,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永安溪,两岸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可开发。

  仙居的经济虽然低于浙江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属于浙江的欠发达地区。但后发展的优势为仙居吸取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既要青山绿水、也要经济发展的目标下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生态立县

  如何挖掘优势为城市注入活力?仙居的做法是:坚持生态立县理念,把生态作为优势来坚持、作为品牌来经营,充分挖掘仙居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将生态、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把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体现到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环节,以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文化变作发展亮点,大力打造环境更美、城乡更靓、社会更和谐的美丽仙居和生态宜居之城。

  “仙居的资源品牌在生态,竞争优势在生态,发展潜力在生态。特别是在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的今天,仙居尤其需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在青山绿水中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阳光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今,这样的理念,早已成为仙居上下的共识。这也是仙居唯一的出路。”单坚书记说。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摩尔爵士提出的“乌托邦”,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过去的20世纪见证了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在经历了竭力掠夺自然资源以换取经济发展的工业时代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善待生态、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仙居政府认为保护生态环境,除了要保护山水资源,更要注重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基因、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群落、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及生物栖息地多样性。

  如瑞士依靠自己仅仅4.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前10强的关键在于,把环保融入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守护拥有的和人性化对待所有游客。仙居正在向瑞士等先进国家和先进地区学习,希望通过绿色发展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努力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尊重自然,形成绿色生活的社会风尚。

  对生态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还包括对城市与乡村肌理与文化的传承。仙居县拥有全省保存最完好的极具江南明清风格的古镇和古村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他们进行保护性地修缮和维护,同时还在进行特色民居改造。此外,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刺无骨花灯的传承与利用也将开展起来。

  人的幸福感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仙居政府深知这一点,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不仅不冲突,还能构成牢不可破、长远的收益体系。因此不管是城市设计,还是产业规划和各项建设都充分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和环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落实到行动中。近年来,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等各项创建工作,不断把生态立县的理念渗透和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建设的各个细节中,目前,已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验收。

 转型路径

  中国城市正在急速转型。作为一个县级城市,仙居也在追求转型。但同许多地方通常重经济产业领域的转型不同,仙居在看准了产业发展方向而重新铺排产业结构的同时,更注重城市结构矛盾的突破,并对其进行重新布局和改造。

  仙居县有乡镇20个,从常住人口规模来看,总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乡镇有2个,人口在2万~5万的有4个,2万人以下的乡镇有14个。行政区域布局最明显的特点是乡镇分散、人口规模偏小,不利于产业的形成和聚集。仙居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仙居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

  仙居户籍人口近50万人,常住人口35万人,30%的人口是净流出。这在中国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人口空间变动与城镇化发展不匹配。这个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不同区域的城市。

  此外,仙居县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占户籍人口50%以上的乡镇有13个,人口聚集能力薄弱。不算“随军”家属,仙居目前近10万人的外出劳动力,70%都是从事各类小商业服务业。对仙居而言,欠发达的实质问题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实质就是城镇化质量问题。如果仙居的农业和二、三产业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收入空间,这些常年在外人口的回归无疑将是区域经济的活力主体。

  村镇分散、耕地不足、人口矛盾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多年存在的难题要解决,仙居要转型。理论上,通过培育中心城镇向小城市发展增大城镇建设投资的空间,从而打开城镇化发展为人口提供就业与增收的空间,就可以促进仙居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但路径在哪里?

  为此,仙居的思路是坚持走“三个三”坚持三级推进的城镇化路径。即在县域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乡村三个维度推进建设步伐,形成三区互动,同时坚持三产融合。

  推进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美丽乡村建设,构建起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打破城乡的不合理结构。仙居大力建设县城,市场化运作投资100多亿的以生态节能为特色的城市新区,从而将县城打造成城镇化的龙头。大力发展三个中心镇,并构建起以中心镇为核心统筹周边乡镇发展的协作区发展模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集聚。在这之外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江南特色民居。

  近年来,仙居不断出台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意见,加快提升中心镇集聚能力,增强中心镇、中心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比如对发展中心镇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根据规定,中心镇财政收入超收分成比例由原来的35%提高到60%。在中心镇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基础设施配套费、水资源费等,县所得全额返还中心镇,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所得全额留中心镇,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今年推进的协作区建设和村庄撤并,更是有效整合的分散村镇资源和发展空间,对城镇化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索。

  坚持三区互动,即推进县经济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神仙居旅游度假区三大产业平台建设,构建起全域范围的科学布局。突出生态导向,在基本的三级城镇架构下去配置产业,集聚产业,推进要素整合重组,优化发展布局。也就是说,工业方面依托县经济开发区搞产业升级,农业方面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带动农业现代化,而大力发展的旅游则以神仙居旅游度假区为龙头重点发展。

  坚持三产融合,着力打造“以仙居杨梅、仙居鸡、绿色蔬菜等为重点的产加销一体化生态农业体系,以文化创意、现代制药、机械橡塑等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业体系,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为重点的山水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体系”等三大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全景区推进

  八山一水一分田结构的城市很多,山水资源好的城市也不少。真的仅仅靠生态保护就能完成城乡共同富裕?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究竟在哪里?具备发展成为顶级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但如何构建发展的动力?

  带着这样的思考,仙居提出了“全景区”概念,就是把旅游、环境与文化、农业、民俗、生态观念相结合,让仙居步步是景。

  重点围绕一线三区来布局。以环绕仙居的永安溪为主轴线,以原生态绿道为纽带,以永安溪生态利用为核心,辐射两岸乡镇,以溪流、水库、滩林等资源为载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水上运动”、“快乐乡村”等为主题的农家乐、渔家乐、休闲农业和水上休闲运动等乡村民俗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在西部旅游片区,以台州文明发祥地和台州生态源头为依托,以仙女湖的综合开发为平台,辐射至横溪镇、溪港乡等区域,以后山根的恐龙化石,新石器文明遗址、全国最大卧佛——大佛洞以及抽水蓄能电站为项目支撑,发展猎奇探秘型旅游产品。

  中部旅游片区,以神仙居旅游度假区为平台,辐射至白塔镇、皤滩乡、淡竹乡、田市镇等区域,以神仙居景区开发、台湾农民创业园、皤滩历史文化名镇开发等为项目支撑,发展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

  东部旅游片区:以仙居温泉度假区的开发为平台,辐射至县城东区、下各镇、双庙乡、大战乡、朱溪镇等区域,以县城东区、大佛字文化博览园、括苍道教文化园、海亮有机农业观光园等项目为支撑,发展养生文化型旅游产品,包括会展与商务。

  在四条核心产品线中,中部的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是以“旅居”这样的概念打造休憩之所,期望游客“住十天”,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山林与乡土的气息。而东部的温泉项目亦是如此,仙居县委常委郑旭东表示,“仙居神仙温泉度假区被仙居寄予厚望,是带动同样风景如画的东部旅游的重点,是仙居旅游产业板块升级的重要平台。”

  整个温泉度假区规划红线范围约为15平方公里,可利用空间面积约为4.3平方公里。记者在现场看到,境内以山地、林地、农田、河流为主,有一定数量的村庄建设用地和少量园地、滩地、荒地等。该项目已于8月1日动工,率先动工的占地260亩的温泉体验中心项目是整个度假区的先导区、启动区。

  天立伟业集团是温泉项目的开发商,集团董事长项向军本身也是仙居人,在外创业10多年如今回归,对家乡资源的理解更为透彻。他告诉记者:“现代人去寻找旅游目的地享受休闲度假产品,不完全是为了寻求新鲜感,而是寻找可以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的力量,是对优质生活方式的向往。而中部核心景区与东部的温泉景区,则将以此需求为核心。”

  据单坚介绍,当前,正是仙居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大发展的最好时期,县委县政府的决心也非常大。核心景区神仙居景区十月份正式营业,随着温泉城、湿地主题酒店等大型旅游项目的不断落地,及美丽乡村精品线的打造,仙居的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将展现出更美好的前景。

 人文乡土齐聚

  无论是全景区概念,还是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服务业显然不仅仅只是旅游景区的塑造,还要把乡村、农业、民俗、文化等元素融进去。几千年来,植物、农作物在完美的水、空气和土壤条件下生长,为仙居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仙居县生态农业可谓声名远播,而农业和旅游产业等融合,则又催生出新的产业业态,其中就有杨梅节和油菜花节两个知名的农事节庆旅游品牌。去年油菜花节和杨梅节期间,仙居县分别接待游客80万人次和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和4亿元,油菜花节还被评为全省十大农事节庆之一。

  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10万亩国家级杨梅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这些示范区,不仅仅是农业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民俗的传承方面,除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在当前民居的翻新和新建上也要与旅游发展一同推荐。

  2011年,仙居花了1000万元,面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公开征集仙居特色民居建筑方案,政府、专家、居民一起投票评选出38个方案汇编成册,供建房户免费选择。以后盖房或翻新房屋,可以选择这些建筑图纸。这些建筑图纸以江南特色民居建筑为主。

  为了让村民对此有积极性,政府每年给补贴,补贴不给个人而给到村,当一个村每年翻新或新建的民居到一定数量则可被列入美丽乡村项目,即可获得每年200万元的补贴。补贴也不以现金形式给到村里,而是每年为村里增加2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建桥等等。比如淡竹乡的石盟垟村翻建规模大,如今已经成了非常有名的农家乐,很多温州、上海的游客没事就来住上一个礼拜。

  农业各类基地和示范区以及在传统、当代民居方面的措施,使得“农家乐”异军突起。作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既是旅游形态的有益补充,也能将乡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以旅游的方式表达,还有可能形成产业化。不仅能解决就业,还是创业的绝佳机会,增加乡村活力。

  均富与均等化公共服务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边际效用学派的杰出代表J.B。克拉克的研究表明,幸福感与绝对收入水平只有非常微弱的相关性,相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大于绝对收入。这与中国古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一脉相承。

  仙居当前所有的资源和对发展考虑都基于两件事情: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这是这座风景如画的小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完成城乡均富的路径。通过均富来消除分割的户籍制度界限,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城镇化让农村居民富裕起来,农民不愿意去城市生活,这是浙江省的普遍性问题。我们都知道人口聚集的好处,但城镇化是尊重农民意愿。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合,这几年仙居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比如发展美丽乡村,让乡村美不胜收,让游人驻足、消费,让农村居民就地转化为从事旅游业、服务业的就业人口。这和工业聚集、人口聚集最终形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是一样的,路径不一样,但更稳妥,而且是一种绿色的发展模式。

  4年前,国家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2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至目前,台创园共引进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17多亿元,其中7家企业已落户。仙居台创园主要突出合作创新之园、生态农业之园、休闲养生之园、耕读文化之园的目标定位,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让有限的耕地实现高附加值。同时,此前几年在多个中心镇发展集市,“三农”与“乡村集市”实现了对接,乡村的农副产品与生活品实现了等值交换,“第一市场经济”的发达为乡村生产力注入活力。尤其是最近几年来仙居的杨梅已形成第一品牌原产地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大力引导杨梅产业发展,使一个原本简单、初级杨梅业成了仙居农业一个主导的产业。去年一年,仅杨梅销售收入一项,种植户平均收入超过12万元。

  除了农业,工艺品和医化是仙居县传统的支柱产业。过去一直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最近几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为配合“全景区”战略的要求,就需要在改变过去散乱小的产业格局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仙居对医化行业采取以“减法”促“加法”、以“舍弃”求发展的办法,对生产能力低下、污染严重且治污无望的医化企业一律予以关闭。同时建设配套齐全的产业集聚区,把分散的企业逐步向园区内集聚,形成以仙琚制药、司太立制药、新农化工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同时继续实施工艺品、医化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引导企业依靠品牌营销、先进设计、专利申请等手段提升产业整体层次。

  产业的规范发展以及农村人口收入的提高,让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

  共同富裕并不能确保让民众幸福感提升,社会公平还需要考虑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仙居乡镇分散,通过向每个乡镇都配置均等的公共服务资源形成点状布局不现实。所以近十年,仙居把核心的资源都配置到县城和中心镇以及部分一些判定为将来有辐射能力的平原乡。然后通过政策来要求核心资源“下乡”。

  比如为推进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针对仙居山区县的实际,大力采用信息化技术,扎实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着力构建城乡一体诊疗平台,探索深化“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医疗卫生体系。目前,已在全省率先建成医学影像、心电、医学检验等诊断中心,方便群众就医。

  比如大医院主要设置在县城和中心镇,其他乡镇则是满足基本诊疗的卫生院和卫生所,基本的心电图、B超和化验可以做到,常见病痛和诊断就近解决,但同时化验、检查和诊断的内容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上传至诊断中心。诊断中心由核心医院的主治医生组成,医疗系统的政策要求所属科系的医生必须第一时间对卫生院的诊断附上意见,出现需要来县医院深入检查或救治的也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这也是医生工作的考核重点。

  为了确保医疗资源可以更大效率地发挥作用,仙居还搞了一个双向转诊。即卫生院在诊断过程中感觉无法确诊,则可向县医院推荐;在上级医院的康复期可以再反向转回卫生院,或者直接回家休养,由社区医生来接手服务。通过这样的架构,使更多的病人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开放时间

党校分馆
8:00-21:00

总工会分馆
8:00-21:00

安洲书苑
8:00-21:00

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
周三上午业务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仙居县解放街

电话:

传真:

邮箱:

关注我们

扫一扫

仙居县图书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