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史志】郑凤梧:清代仙居最早接触洋务的人之一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7-4-21 8:50:06
郑风梧,字宇栖,《乐安郑氏宗谱》载为郑林梧,字德基,故风梧是其“考名”。他是田市下架(加)庄人,出生于道光乙巳三月初六日,卒于光绪已亥九月二十一日,一生活了五十五年。在他的一生中,由邑庠生到被皇帝钦授把总头衔,曾参与了清咸、同年间的抗击太平天国运动,参与了光绪年间的《仙居县志》修纂的采访工作,还通过自身的人脉关系为其祖母争取来了皇帝钦赐的贞节牌坊,可以说是有清一代南溪(下架庄)郑氏族人中为数不多的风光人物之一。
在郑风梧之前,仙居郑氏曾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据宗谱记载,是族自唐代迁入仙居后本为邑内望族。宋代时有郑澥为武德大夫;郑涣为清流尉;又有郑镕、郑坚、郑守信、郑正则等人分别入仕,而郑凤梧所属的南溪郑氏也是如此。(仙居郑氏的相关情况详见《仙居物语·仙居郑氏》一文)在《乐安郑氏宗谱·春风书院记》的记录中,南溪郑氏自宋宣和年间由步路七里迁居夏历后,三百年间学校科名累世不绝。不过,至十六世郑恕的时候,因殉建文帝靖难之节,合族被夷,孑遗者改姓换名于八十多年后方才恢复旧姓。此后,郑氏族人害怕读书入仕,数百年间科举寥落,鲜有诗书之家。
迨至清嘉庆二十三年,有郑锡官者“以不学为耻”,“先出茔产,次出囊资,置田数十余顷,收其租息”,筹建春风书院教育族内子弟,南溪郑氏一族的诗书之气方才再度“蒸为风俗”。但是即便如此,南溪郑氏合族仍难以在志趣上得到完全的统一。正如后来流传于该族的一段俗语所说的“里头扛书箱(读书),前面背洋枪(当兵),后面着长衫(赌博)”。当时,南溪郑氏仍是好武之风盛行,有功名者多为从军所得,如郑凤梧的同辈郑林彩有“八品军功”,郑竹林有“钦加九品军功”。除此之外,许多族人还沉湎于赌博和吸食鸦片。因此,相对于族内其他诸人来说,郑凤梧习科举业,温文尔雅,又有钦赐的功名,堪称是族内的一佼佼者。
郑凤梧的交往也异于族内的其他人。他的交往完全彰显了其作为文人的特性——即与释教僧人关系密切。在其留下的《临水轩杂着》中,有很大一部分篇章涉及了与临近崇相寺僧人的交往情况。如《赠云光禅师楹联》、《祭云光禅师文》、《题云台和尚墓塔》、《崇相寺碑记》等等,无不表明其于当时仙居的名寺崇相寺以及寺内的僧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渊源。同时,郑凤梧与当时的许多达官显宦也有较好的交情。如文集中的《送程稻村大令之钱塘》、《送伍芝荪大令之西安》、《送杨西园军门之厦门词》等,很明显诗文中的送别对象皆是有功名的人。此外,还有资料表明,郑凤梧与当时的浙江巡抚杨昌浚,台州知府赵亮熙都略有交情。
郑凤梧的识见也非当时一般仙居人所能比。他曾参与反抗太平天国的活动,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事物。(详见《粤匪陷仙义民克复纪略》和《克复仙城》)他还曾数度往返于温州、金华、杭州、绍兴之间,并到过上海,接触到过更多西方人和事。如他的《游沪上》所写到的“沪上繁华独擅名,华夷杂处胜神京。六街清净尘无染,列肆辉煌货倍盈。屋尽洋楼呈壮丽,人多异国首俄英”,以及《轮船》和《送大英路惠理回国》等诸诗篇,都说明了其应该属于当时仙居有洋务知识或从事洋务活动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在郑风梧之前,仙居郑氏曾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据宗谱记载,是族自唐代迁入仙居后本为邑内望族。宋代时有郑澥为武德大夫;郑涣为清流尉;又有郑镕、郑坚、郑守信、郑正则等人分别入仕,而郑凤梧所属的南溪郑氏也是如此。(仙居郑氏的相关情况详见《仙居物语·仙居郑氏》一文)在《乐安郑氏宗谱·春风书院记》的记录中,南溪郑氏自宋宣和年间由步路七里迁居夏历后,三百年间学校科名累世不绝。不过,至十六世郑恕的时候,因殉建文帝靖难之节,合族被夷,孑遗者改姓换名于八十多年后方才恢复旧姓。此后,郑氏族人害怕读书入仕,数百年间科举寥落,鲜有诗书之家。
迨至清嘉庆二十三年,有郑锡官者“以不学为耻”,“先出茔产,次出囊资,置田数十余顷,收其租息”,筹建春风书院教育族内子弟,南溪郑氏一族的诗书之气方才再度“蒸为风俗”。但是即便如此,南溪郑氏合族仍难以在志趣上得到完全的统一。正如后来流传于该族的一段俗语所说的“里头扛书箱(读书),前面背洋枪(当兵),后面着长衫(赌博)”。当时,南溪郑氏仍是好武之风盛行,有功名者多为从军所得,如郑凤梧的同辈郑林彩有“八品军功”,郑竹林有“钦加九品军功”。除此之外,许多族人还沉湎于赌博和吸食鸦片。因此,相对于族内其他诸人来说,郑凤梧习科举业,温文尔雅,又有钦赐的功名,堪称是族内的一佼佼者。
郑凤梧的交往也异于族内的其他人。他的交往完全彰显了其作为文人的特性——即与释教僧人关系密切。在其留下的《临水轩杂着》中,有很大一部分篇章涉及了与临近崇相寺僧人的交往情况。如《赠云光禅师楹联》、《祭云光禅师文》、《题云台和尚墓塔》、《崇相寺碑记》等等,无不表明其于当时仙居的名寺崇相寺以及寺内的僧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渊源。同时,郑凤梧与当时的许多达官显宦也有较好的交情。如文集中的《送程稻村大令之钱塘》、《送伍芝荪大令之西安》、《送杨西园军门之厦门词》等,很明显诗文中的送别对象皆是有功名的人。此外,还有资料表明,郑凤梧与当时的浙江巡抚杨昌浚,台州知府赵亮熙都略有交情。
郑凤梧的识见也非当时一般仙居人所能比。他曾参与反抗太平天国的活动,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事物。(详见《粤匪陷仙义民克复纪略》和《克复仙城》)他还曾数度往返于温州、金华、杭州、绍兴之间,并到过上海,接触到过更多西方人和事。如他的《游沪上》所写到的“沪上繁华独擅名,华夷杂处胜神京。六街清净尘无染,列肆辉煌货倍盈。屋尽洋楼呈壮丽,人多异国首俄英”,以及《轮船》和《送大英路惠理回国》等诸诗篇,都说明了其应该属于当时仙居有洋务知识或从事洋务活动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返回]
上一个:
全民阅读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