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史志】《尘饭涂羹》:一部清代仙居方言俗语大全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7-5-18 8:19:02
清代后期,国内曾出现过一个民俗研究的热潮。该热潮从传统“小学”入手,上承干嘉年间的考据遗绪,下直接影响了民国时期的民间文学运动,期间是名着迭出。如在二吴一带有《吴下方言考》、《桐桥倚棹录》、《清嘉录》、《吴下谚联》、《乡言解颐》;台越一带则有《越谚》、《越谚台音并举》、《方音》、《台州方言》及《乡音考切》和《尘饭涂羹》。其中,《尘饭涂羹》则是一部关于清代仙居方言俗语的大全。
《尘饭涂羹》的辑纂者是清代仙居学者李芳春。李芳春(1827-1896年),字天隐,又名仲昭,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9年)拔贡。后来曾三次赴京师会试,都以“额满见遗”,不第而归。此后半生,李芳春主讲台州诸书院,并在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出任台州三台书院斋长。在讲席之余,有《北游日记》、《四书亿》、《樵余杂录》、《樵余诗钞》等诸多着作,而《尘饭涂羹》是其自谦为最“不足为壮夫道”的一部作品。正如其所用书名所揭示的“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仙居俗语对应的词汇为“办办吃”),是一部儿童嬉戏的“游戏之作”。是故,在书成稿之后,曾被长期藏于李芳春在横溪的家中。
民国十五年(1926),李芳春的裔孙李镜渠对《尘饭涂羹》进行了校勘,并请天台褚传诰、平阳谢侠逊作序后,列入兰雪堂丛书予以铅印出版。刊本的《尘饭涂羹》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俗语联对”,下卷为“土话备采”,共计有四万九千二百余字。书中上卷仿“宋人苏长公”以字数为对,如“迷魂神”对“海底”、“竆秀才富监生”、“长老弗吃素猪肉当豆腐,长老弗吃荤猪肉成粥罇”,自三言开始终于二十言;下卷以音韵相近、相协的字、词为排列标准,如“满堂红”、“满山红”、“过头红”、“日头红”下为“耳朵风”、“卵毛风”、“八面风”、“无头风”、“鬼头风”,又下为“米浆筒”、“食饼筒”、“乌烟筒”、“吹火筒”,基本上搜罗了仙居清末的常用词汇、俗对和谚语。
《尘饭涂羹》不单是一本方言俗语的作品,是研究古代仙居文化一部资料集。正如清代天台学者储传诰在《尘饭涂羹》序言中所说的,李芳春的其他着述虽“美不盛收咸外世华”,但“有关乡土而此尤备”。从《尘饭涂羹》中,我们可以窥见前人在饮食、衣着、居住、交通、劳作等方面的诸多细节。比如书中在饮食方面,对于肉食的分类就有“猪娘肉、小炒肉、猪头肉、红头肉、野猪肉、肋条肉、火腿肉、夹心肉、扛轿肉、白切肉、汤封肉”等十多个词汇,函括了从食材、菜品到制作方法等方方面面;还有如在衣着方面,有“公子帽、困秋帽、番王帽、长皮帽、大氊帽、狗头帽、煖耳帽、红缨帽、马桶帽、缨子帽、埔头帽、柳条帽”等与帽子相关的名词十余个;在农耕劳作方面,又有“八月初一晴,麦灰弗用竖;八月初一雨,麦灰一个亭”等气候谚语。这些都是研究仙居古代人日常生活的最基本资料。此外,在风物特产方面,如“王伯府柴胡当人参,廿四壠读朗烟叶闻进京”;以及人生哲理方面,如“好人经弗得千人呪,好树经弗得千斧头”、 “自儿自惜别人儿拳头脚踢”,《尘饭涂羹》一书也都进行了搜集和汇总。总之,《尘饭涂羹》将是破解仙居历史文化密码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
《尘饭涂羹》的辑纂者是清代仙居学者李芳春。李芳春(1827-1896年),字天隐,又名仲昭,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9年)拔贡。后来曾三次赴京师会试,都以“额满见遗”,不第而归。此后半生,李芳春主讲台州诸书院,并在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出任台州三台书院斋长。在讲席之余,有《北游日记》、《四书亿》、《樵余杂录》、《樵余诗钞》等诸多着作,而《尘饭涂羹》是其自谦为最“不足为壮夫道”的一部作品。正如其所用书名所揭示的“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仙居俗语对应的词汇为“办办吃”),是一部儿童嬉戏的“游戏之作”。是故,在书成稿之后,曾被长期藏于李芳春在横溪的家中。
民国十五年(1926),李芳春的裔孙李镜渠对《尘饭涂羹》进行了校勘,并请天台褚传诰、平阳谢侠逊作序后,列入兰雪堂丛书予以铅印出版。刊本的《尘饭涂羹》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俗语联对”,下卷为“土话备采”,共计有四万九千二百余字。书中上卷仿“宋人苏长公”以字数为对,如“迷魂神”对“海底”、“竆秀才富监生”、“长老弗吃素猪肉当豆腐,长老弗吃荤猪肉成粥罇”,自三言开始终于二十言;下卷以音韵相近、相协的字、词为排列标准,如“满堂红”、“满山红”、“过头红”、“日头红”下为“耳朵风”、“卵毛风”、“八面风”、“无头风”、“鬼头风”,又下为“米浆筒”、“食饼筒”、“乌烟筒”、“吹火筒”,基本上搜罗了仙居清末的常用词汇、俗对和谚语。
《尘饭涂羹》不单是一本方言俗语的作品,是研究古代仙居文化一部资料集。正如清代天台学者储传诰在《尘饭涂羹》序言中所说的,李芳春的其他着述虽“美不盛收咸外世华”,但“有关乡土而此尤备”。从《尘饭涂羹》中,我们可以窥见前人在饮食、衣着、居住、交通、劳作等方面的诸多细节。比如书中在饮食方面,对于肉食的分类就有“猪娘肉、小炒肉、猪头肉、红头肉、野猪肉、肋条肉、火腿肉、夹心肉、扛轿肉、白切肉、汤封肉”等十多个词汇,函括了从食材、菜品到制作方法等方方面面;还有如在衣着方面,有“公子帽、困秋帽、番王帽、长皮帽、大氊帽、狗头帽、煖耳帽、红缨帽、马桶帽、缨子帽、埔头帽、柳条帽”等与帽子相关的名词十余个;在农耕劳作方面,又有“八月初一晴,麦灰弗用竖;八月初一雨,麦灰一个亭”等气候谚语。这些都是研究仙居古代人日常生活的最基本资料。此外,在风物特产方面,如“王伯府柴胡当人参,廿四壠读朗烟叶闻进京”;以及人生哲理方面,如“好人经弗得千人呪,好树经弗得千斧头”、 “自儿自惜别人儿拳头脚踢”,《尘饭涂羹》一书也都进行了搜集和汇总。总之,《尘饭涂羹》将是破解仙居历史文化密码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