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馆动态 > 新闻正文
【仙居史志】古代仙居的“鬼见愁”与“治鬼”之术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7-5-24 8:19:56
       历史上,楚人有“尚鬼崇巫”之风。江浙曾为楚地,仙居属焉,故亦有尚鬼、祀鬼的习俗。在清代李芳春编辑的《尘饭涂羹》一书中,直至清末,民间上有三尺鬼、白日鬼、麻痘鬼、吊死鬼、鬼头风等与鬼相关词汇近八十余个。尓时,人们也似乎特别喜欢谈鬼。如《光绪仙居县志》载有“同治七年,榉溪有鬼夜哭,数夜乃止”;还有李芳春的另两部着作《笔记》和《杂录》里,也记载有《下洋底妖案人家》、《花会鬼》、《元宵灯会鬼》等鬼故事十余个。在这些故事中,鬼是令人畏惧的,不能触犯的,否则会招来灾祸,所以也是人们敬奉的对象——所谓“淫祀”也对此而言。不过,历史文献的记录和民间的传说中,仙居亦有让鬼也害怕的人和许多治鬼的故事。

       文献中记录最早的让鬼害怕的仙居人是彭文昌。据《嘉定赤城志》记载,宋政和六年(1116)的时候,仙居县令晁昌的女儿为鬼物所惑,彭文昌认为是市集中的淫祠作祟,于是作符箓将其焚毁,期间有鬼的哀哭声,后来那鬼怪就绝迹了。事实上,彭文昌应修行有五雷天心正法,是一名天心派道士。天心派衍生于天师道,开始于宋代,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捉鬼”派别(洪迈《夷坚志》中有关治鬼的故事,基本与“天心派”有关)。这个道派主要以符箓或咒语“治鬼”,在方式上类似于仙居人常说“蹩脚星魈”以辟邪。(《抱朴子·登涉篇》载:魈,山精也。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呼其名,则不能犯也。)

       明代仙居也有一位让鬼害怕的人应大猷。应大猷被县志和乡人称为阴鸷尚书。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应大猷年轻时在离临海城三里的清溪读书,经常去城里和文人相聚谈艺,至日头下山时回到书馆。有一次,他黄昏出城,途径义冢,听到有两只鬼在谈论第二天晚上,临海红牌门张滔之妻,因为丈夫久客不归,不忍公婆逼她改嫁,将要自缢,而其中一只鬼将藉此转世投胎。于是,应大猷回到书馆,写了一封信,并连同卖田得来得四两印在,在第二天交给了张滔的父亲,并假托系张滔所寄,因而救下了张滔之妻,且使其夫妻团聚。后来应大猷经过义冢,又听到了那两个鬼在谈话:一个鬼哭着说本来可以投胎的,被应大猷给破坏了;另一个鬼说为何不因此加害于他。原来不是那只鬼不能,而是应大猷被上天封为了阴鸷尚书,加害不了。

       在民间传说中有关仙居人治鬼的故事更多。如流传在田市、白塔一带的《考途遇鬼》,讲的是吴时来、李景山、潘东智在浦江一家客栈里斗鬼的故事;还有流传在横溪一带的《聊天白卖鬼》,说得是安岭人聊天白,自小修炼法术,遇到山鬼后,竟然将鬼变成山羊卖掉了。不过,这类治鬼的故事,都不如清代、民国时期的道士驱鬼仪式“牵茅船”有趣。在该仪式活动中,以道士先生为主,有大鼓、锣等乐器配合,其他参与者只是起配合作用。人们根据道士先生引导,进行对唱,而对唱一结束即将茅船牵出村外,并认为把鬼都驱走了。而在相关的唱词中,既有“岩塔弗是栽花地,滚汤弗是养鱼池”的规劝,也有“西湖两岸把对高。吴山越山种彩桃。桃红柳绿三月好。要想游嬉四海飘”引诱。故而,若说四川人讲“摸着石头过河”是“骗鬼”。那么,仙居旧时乡间道士的“牵茅船,送温神”仪式便是“哄鬼”。

开放时间

党校分馆
8:00-21:00

总工会分馆
8:00-21:00

安洲书苑
8:00-21:00

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
周三上午业务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仙居县解放街

电话:

传真:

邮箱:

关注我们

扫一扫

仙居县图书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