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审案开堂—升堂(圣塘)
——仙居地名谣
撰文/ 落日楼主 供图/面包房
圣塘村是位于仙居县步路乡境内的一个村落。明代时,其属于庆云乡;清代时,属于二十六都。民国时,属二十四都仁马乡。解放初,沿袭民国旧制,属仁马乡人民政府;一九五零年,土改划分小乡,属步路乡;一九五八年,以区建设,圣塘属步路管理区;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二年,“体制下放”,属步路人民公社;一九八五年后,圣塘一直隶属步路乡管辖。
圣塘村的村名得名于村落旁麻上岗的一口塘。据《仙居县地名志》记载,圣塘村“祖居胡姓,早年从羊口村迁居于此。一天有人到麻上岗干活,砍掉柴刺,忽然发现一口水塘,村里人疑为仙人所造,故立名圣塘。从此,这个村庄就叫圣塘村。”当然,塘被疑为仙人所造以及由此立名圣塘,皆为无稽之谈。圣塘村村名或与其地处山坑,民人农耕凿塘引水相关。为此,诸如圣塘的自然村村名为龙潭背、水崀脚等,皆是因水而得名的村落。
圣塘村的所在为南溪流域东面支流的谷地。村落的周遭多低缓的山坡,村落位于谷底,西高东低,形似一塘,又有溪流自东向西流经村落,按照风水学的说法,是一个藏富之地。村内就有耕地一百九十多亩,山林面积二千八百九十六亩,传统经济以种植业和林产为主。旧时,村民们在村落周边的坡地上种植水稻、玉米、番薯等,也种植生姜、板栗、犁等经济作物。近数十年来,村民多外出经商,主要从事干洗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业务。
明清以降胡氏成为了圣塘村内的大姓。圣塘胡氏派分自田市后胡。据《乐安胡氏宗谱》载,榉溪、后胡胡氏皆以胡万一为始祖。胡万一原籍河南汴梁,仕唐文宗朝为礼部尚书,年老后隐居宁波簰溪。生二子,胡英、胡雄。胡英生四子,用成、永登、永中、永相,其中长子胡用成传十一世,有胡惇仁自金华徙居仙居桂溪为榉溪胡氏祖,三子胡永中传十世至胡大班自宁波徙居田市后胡,为后胡胡氏始迁祖。明代时,后胡胡氏有胡孟玉迁居二十都胡山,历三代有胡君益一辈自胡山转徙圣塘,为圣塘胡氏始迁祖。
胡氏迁入圣塘后历代多致力于殖产兴族。据《乐安胡氏宗谱》载,圣塘胡氏在胡君益时,已经有兄弟六人,曾、元孙辈二十余人。其族共有位于胡山、圣塘等地的田土十九亩,山林十八亩,屋连同明堂一间。迨至清末时,圣塘胡氏一族多仿“陶朱之术”,从商而致富。如胡道生,“广积良田,宏创厦屋,富甲一乡”;又有胡崇高,“勤耕耘”,不数十年间而广积两天,宏创甲屋,富甲一方。此外,“话桑麻,谈礼义,遇人之事,踊跃争先,排难解纷”,亦为是时圣塘胡氏族人的一大特色。
知识拓展
仙居后胡胡氏
仙居胡氏盖有榉溪胡氏、后胡胡氏两大流派。榉溪胡氏徙自金华,后胡胡氏来自宁波,考其源流,实则同宗同祖。据《乐安胡氏宗谱》载,榉溪、后胡胡氏皆以胡万一为始祖。胡万一原籍河南汴梁,仕唐文宗朝为礼部尚书,年老后隐居宁波簰溪。生二子,胡英、胡雄。胡英生四子,用成、永登、永中、永相,其中长子胡用成传十一世,有胡惇仁自金华徙居仙居桂溪为榉溪胡氏祖,三子胡永中传十世至胡大班自宁波徙居田市后胡,为后胡胡氏始迁祖。故从谱系和辈分上看,后胡胡氏始迁祖应为榉溪胡氏始迁祖的叔父。
后胡胡氏曾在宋末明初曾科举蝉联不断。从《乐安胡氏宗谱》上看,始迁祖胡大班即为读书人出生,其在宋英宗治平初年曾入选池州训导,辞而不就,于治平三年(1066)年迁居仙居后胡。传九世至胡居仁,登理宗朝进士,官居参政(县志无载)。传十四世,有胡宗亮,以楷书应举被授予山西大同宣府知府;又有胡彬为河南卫辉府府学教授(县志无载)。对于后胡胡氏一族在当时的声望,我们还可以从《乐安胡氏宗谱》的卷首《胡氏宗谱引》一文看出来。这篇文章的撰写者为南宋宰相天台贾似道,当然,其中或与贾似道之母族为胡氏不无关系。
相关的情况还表明后胡胡氏与明初大儒方孝孺也有过交往。《乐安胡氏宗谱》第一篇《胡氏重修宗谱序》即由方孝孺所撰写。据是文记录,方孝孺曾奉旨赴福建,归来时路经后胡,受到胡氏族人胡仲瑛、胡仲彩热情招待,并留宿于胡氏缅奎楼为胡氏重修宗谱写了《胡氏重修宗谱序》一文。不过,后胡胡氏似乎自此也开始趋于沉寂,至少从明代永乐年间开始,后胡胡氏在整个明代便再未修过宗谱。个中原因,可能与后胡胡氏在元代和明初的政治立场不无关系。因为从宋末开始,后胡胡氏似乎一直都与历史上有争议的人或事关系甚密。前者如贾似道、方孝孺,一为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一为“靖难之变”中被诛九族之人,后者如胡氏与元朝地方政府的关系。据《乐安胡氏宗谱》载,后胡胡氏有胡以舍,元代时曾帮助过达鲁花赤防守台州府城,屡献奇计,还曾随同元军征讨张士诚。为此,胡以舍的兄弟胡以俞的妻子陆氏还受到了元政府的旌表,在元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被立为了孺人。
诸上这些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在社会安定,意识形态得到强化的时代,对于后胡胡氏可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资本”,并可能对其后世子孙的仕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事实也是如此,纵观有明一代,后胡胡氏一族也再未有在仕途上显赫之人,他们更多的是在事农耕和商贸上有所成就。按照《乐安胡氏宗谱》的记录,后胡胡氏族人田土的广阔,是仙居诸族中所不多见的。他们在上张、城关南门、白塔一带都有大量的土地,并以财富的积累而享誉乡里。如明正统年间的胡廷兰,便以“治产饶积”而为邑之楷范,还有明嘉靖年间的胡邦俊,也是推农以致“家资饶裕”,而他的雅号即为“存耕”,为此他还请了太平名士谢铎专门写了一篇《存耕记》,语义双关,将农耕致富作为了一种理念进行教育族人。
明清易代之后,后胡胡氏一族曾再度兴盛。不过,这种兴盛不是在科举仕途上,而是在扩土殖产方面。从现存的修于民国的胡氏宗谱看,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后胡胡氏最为“饶有资财”的一个时期,也就是那个时期,胡氏开始了中断二百多年后的修谱工作。该次修谱为我们保存下了大量的胡氏族人的人物行状,甚至可以说后胡胡氏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物传记信息,都是成形于那个时期。而众所皆知,撰写该类人物行状是需要较为丰厚的“润笔”费的,由此亦可见当时胡氏族人的富庶。当然,这一时期胡氏族人财富的积累,也为后世子孙的习文奠定了经济基础。在清末民初时期,后胡胡氏的人文再度鹊起,子孙中有多人从事教育和政法工作。对此,有兴趣的大可以翻看修于民国戊子年的《乐安胡氏宗谱》。
文章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