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头,丁山脚,山头发,垟下熟。
——岭根村谚语
撰文/ 谛听 供图/谛听
岭根村是位于梅岙港支流连头溪下游的村落。明代时,属于归仁乡;清代时,属于三十三都;民国时,属溪上乡;解放后,属岭梅乡;1961年体制下放,属岭梅人民公社。嗣后,一直属朱溪管辖。岭根村大部分村民姓周,据《周氏宗谱》记载,岭根周氏鼻祖为滔公,在李唐时期出任过豫章吉安知州。滔公六世孙维朴、维文两兄弟遥瞻仙居这个地方有仙家遗迹,从杭州迁到仙居,是周宅的始祖,后嗣子孙守瞻公分家到了岭根。 岭根村现存祠堂一座,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卷棚式屋顶结构,面宽5间,深三间。稍间山墙使用穿斗式木结构,明间为抬梁式木结构,次间中柱使用童柱,明间、次间、稍间连成大开间格局,共26立柱;抬梁上雕龙吐水,有镇火寓意;梁与柱交点的角落使用雀替,其上雕刻丹凤朝阳等;前檐原加筑有覆船式长廊,绝大部分已损毁。祠堂前面是广场,正对面戏台一座,为当代重建水泥砖瓦结构。据村民回忆,戏台原为八柱木结构,于1997年间不慎走水,于1999重建。 岭根村是仙居的革命老区。据村民周招飞讲述:建国之前,在胡山崀村民周老福的发动下,形成了20多人的农民武装,编为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俗称三五支队)的第15、16中队,曾多次对抗国民党反共武装。1944年三五支队集合武装农民300人,进攻国民党朱溪区属,当时指挥部就设在岭根村。这和《仙居军事志》记载较为一致。后来国民党残余纠集匪徒时常盘踞岭根。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感动于解放军的为民剿匪,纪律严明,英勇作战,村民周泽民经多次恳求,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志愿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1月成为一名正式中国共产党员。1955年4月,经历六年的硝烟战火,复员建设家乡。“为祖国,为人民,他就是这样说的。”住在附近的周桂德老人这样叙述,“周泽民为人非常和善,在朝鲜九死一生,获得了不少奖章。”周泽民老人于2016年安详去世。 岭根村是山坡村落,前面房子的屋檐,几乎和后门邻家的道地齐平,环村都是山。据《康熙仙居县志》卷二中记载:“凛亘岭,县南六十里,旧三十七都大家章之南。俗名岭根周,与连头接。西通二十都昔下,东通三十八都溪上项,奇岩拱列可观。”南侧为马头山,传说有天马饮于清溪,因山岭阻隔,化作马头山。马面修长,远望似乎垂临管连线。据村民讲述马镫处为老太公的坟场所在。西侧的山岭称为毛岭头,与大加村接邻,沿着古道越过山丘,脚下石块饮尽历史风雨,兼受行人鞋履磨削,在阳光上锃锃发亮,每一步尽量踩草防滑,岭上路廊倒塌了一半,石碑刻字已因年久漫毁。 岭根村关于周边的山峰亦有许多传说。周三化老人介绍说:村北山上有栩栩如生的鸡笼岩和乌龟岩,传说乌龟夜上山坡,想要偷吃鸡崽,天亮后被仙人发现,飞来一块巨石,把它压在了石下。鸡笼岩是坐落在山腰上,在笼基底边竖靠着一爿石块,极像鸡笼掩,依靠在鸡笼边。其南10米处有一乌龟岩,经上山寻觅,乌龟岩被一块浑然方形石块压住,周围薜荔环生。隔溪东望,有仙人山一座,山上毛竹青翠,依稀还能看见3座竖状岩石,当地人称仙人岩;山底下有原有深潭,因数百年来河道渐渐填塞,现状为浅潭,名叫狮子口颌;石壁上有洞穴若干,常有蝙蝠聚居,称蝙蝠洞。 村落的风水格局历来为仙居人所重视。在岭根村,村民对风水的信奉也是如此。特别是关于岭根村的风水布局,村中还流传有一个传说。相传岭根的山上有5个仙人居住,山下溪中的泥鳅吸得仙气成了精,经常作怪发洪水。五个仙人造了只石狮子抛下小溪,镇住水患保护农田和村庄,石狮子沾了仙气活了过来,就把半张嘴巴张出水面换换气,潭水的浮沫就是它在吐泡泡。不知过了多久,一风水先生翻过毛岭头,看这山头景象,心想:仙人守水口,必有好坟场。遂取来先人骨灰,用红布包好,守候到第四十九天,突然蹿上一只狮子来,口衔布包沉回,自此,这户人口后代七世为官。 岭根村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村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村民们对农业生产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一户村民正在招呼妻子把刚从田里收来的谷子直接挪回屋子里面,不要放在廊下。当时,我很纳闷,明天搬进搬出不是费力么?村民周小牛阿公解释说:“我们岭根,生活的地方头圈(周围)都是山,看天气我们有秘诀:春雾晴,夏雾落,秋雾凉风,冬雾雨雪。明朝白是要起风落雨了。”村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周山头,丁山脚,山头发,垟下熟。咦,如果山头发,说的是岭根周氏人才济济,乡贤辈出,那么垟下熟,就是预言大家要搬迁到垟下,去过好日子喽。会议室里想起了众人的哈哈笑声,你听,三分期待,七分愉快。 知识拓展
仙居农谚
人误田一时,田误人一年。
舂夏懒惰呒收割。
六月望大稻,七月望大芋。
当热勿热,五谷勿结。
稻黄一日,麦黄一时。
麦出头晒须,稻出头露珠。
一季早,季季早,十年庄稼九年好。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
锄头碰碰泥,好比施尿肥。
稻勿耘勿乌,麦勿削勿粗。
干锄棉花湿锄瓜,勿干勿湿锄芝麻.
七月掏金,八月掏银。
年里麦雇人踏,月里小妹雇人搿。
头遍深,二遍刨,三遍毛[1]。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除草根。
一遍掏,二遍刨,三遍断草毛。
胡须吃白,未见放水浇麦。
吃午饭头捉棉,晏跟头搁田。
烂芋比粽,烂蕃薯自送,烂菜头塞墙头孔。
六月拔田草,半亩着勿要;十二月糖蘸粽,千亩着得种。
牛出栏,去一爿。
三甩勿落桶,勿是好稻种。
种子勿选好,满田长稗草。
稻种换一换,多点割稻饭。
二月二,百样种子都落地。
好种长好苗,坏种变青草。
家备百祥种,勿怕老天哄。
家有两套种,勿怕老天哄。
麦种调一调,好比上遍料。
如说没本钿,只要广种田。
种是金,地是银,错过季节呒处寻。
种田勿要和籽争,做人勿要和死争。
种象种,冬瓜生儿象水桶。
种子田,好经验,忙一时,甜一年。
春雷响,草籽长。
吧料足,年成熟。
灰炉谷仓,茅坑麦缸。
年里麦,月里稻。麦壅年里,稻壅月里。
尿拌草木灰,力气自去。
秋前施一盏,秋后施一碗。
人靠饭力,地靠肥力。
人要补老酒猪蹄,田要肥草籽塘泥。
人要饭长肉,田要肥长谷。
出年浇一碗,勿如年底浇一盏。
三年勿养猪和牛,土地好象岩塔头。
扫帚响,肥堆长。
夏前草,割乱刀,除去石头刺都好。
有收呒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种田没粪,瞎眼人没棍。
种田两种宝,猪栏红花草。
千年秧田基,万年糯稻田。
好田做秧基,割稻扁秕秕,打稻满天飞。
秧好半年稻。
有苗勿愁长,无苗呒法想。
种田早,勿如养秧老。
老秧种瘦田,要活等半年。
夏至偄一偄,早稻会上岸。
自露稻田白,米汤呒得喝。
白露勿出头,稻秆好喂牛。
秋前三片叶,秋后只可歇。
寒露横,割稻棚。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谷芽剩一角,麦芽剩爿壳。
桕子白,好种麦。
前门拜岁客,后门种大麦。
小麦尽冬至,大麦尽年夜。
麦出望降。
冬至落,大麦小麦是爿壳。
冬至水牛游塘,大麦小麦两手拢。
饿勿死和尚,旱勿死三麦。
年里雪落白,一年三年麦。
清明明一明,大麦小麦好收成。
麦吃四季水,只怕清明连夜雨。
清明头夜雨,麦田都是鬼[2]。
春过一百,问或有麦;春过百廿,份份有面。
大麦勿过夏,小麦勿过满,勿倒自会断。
麦熟勿过满。
小麦过小满,勿割自会断。
春掏一锄头,秋收一碗头。
蕃薯勿选地,勿粉勿散顶相宜。
蕃薯使用裂缝肥,赛过吃高丽。
蕃薯种皮,毛芋种底。
生地蕃薯熟地芋。
三块蕃薯一斤半,做种顶合算。
生泥把把动,一蓬抵三蓬。
生泥加熟泥,好比吃高丽。
横排蕃薯直排芋。
水深养大鱼,士深种大薯。
头发圆,二发长,三发四发勿象样[3]。
压蕃薯隔壁,种毛芋隔尺。
又热又冷,蕃薯会长。
种麦靠沟,种蕃薯靠坑。
做瓦靠坯,种蕃薯靠灰。
早压吃鲜,迟压晒干。
处暑处得猛,处得剩根梗;处署勿处,晒得剩个株。
处暑勿处,玉米晒了剩个株。
苗锄一寸,强如上粪。
人怕老来穷,粟怕老来旱。
粟锄七遍,势头自现。
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要麻长,还转娘。
五月踏芝麻,头顶开朵花。
五月踏油麻,连地生丫;六月踏油麻,头顶一朵花。
二月十九晴,豆年大收成。
麦打苞,豆籽抛。
种豆三日晴,背起盐卤瓶。
勤力棉花懒惰芋。
千年棉花地,万年糯稻田。
若要棉,立夏前。
十耕棉花九耕芋。
要棉锄八遍。
正月廿落,一株棉花挂铃铎;正月廿晴,一株棉花挂满铃。
文章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