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风物略记:红苺(音MIAO)
摘红苺。摘红苺。我到田野摘红苺。东边寻。西边找。找到一株大红苺。随即伸手摘红苺。红苺刺。如钢针。戳进我的手掌心。哎哟哎哟哭带跳。见到妈妈就告状。妈妈用针挑掉我的红苺刺。眼泪虽干心里还是气。拿把锄头去掏红苺刺。用力一锄头掏掉戳人的红苺刺。
——仙居儿歌《摘红苺》
文/落日楼主
红苺是一种生长于田间、山里的野果。其于农历二三月开白色的小花,然后结出草绿色的圭形聚合果,至四月月时果子变红成熟,味道甜美清香,曾是仙居农村儿童的最爱。仙居的红苺有多个种类,且多可以以苺字相冠。其有生于田间者,有长于山间者。盖生于田间、枝叶低矮丛生、早熟中空者为“空心苺”;生于山间、丘陵,高挑树生,于布谷鸟啼叫时成熟的叫“葛公苺”(仙居俗称布谷鸟为“葛公鸟”);又有稍葛公苺晚些成熟、果形更大的“大葛公”和匐地而生的“拓藤苺”。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仙居人对于红苺的苺字或许只知其音,而不知其由来及如何书写。其实,苺,古音作芼(武道切)或皃,即莓的俗字;因为古音苺(MAO)、皃(莫教切)可同音转注为MIAO,故仙居方言从古称红莓为红苺。
红苺是一种颇有历史感的野果。早在先秦时期,它便为人们所关注。如《诗经·周南》中“南有樛木,葛藟累之”的藟(又名巨荒、寒莓、陵櫐、蓬蔂);《尔雅》中的莓(又名葥、山莓、藨、悬钩子、树苺);《尔雅》中的覆盆(又作茥、缺盆、覆盆子、乌藨、大麦苺)及藨(又作藨莓),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物象形而以苺相称的野果(藨、苺系同字音叚)。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有“莓,马莓也;茥,缺盆也;葥,山莓也;藨,麃也”四条,则从木生或蔓生角度对苺作了区分。至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苺的分类则更为详备。为此,按照许、贾二人的分类,如若与仙居民间所称的红苺的类别进行比较,那么就是蓬蔂对应“拓藤苺”,莓对应“大葛公苺,覆盆对应葛公苺,藨对应“空心苺”,而苺(藨)则是诸属总称。
红苺的食、药历史也相当悠久。在《尔雅》成书的时代,红苺类野果因其甘甜清香,常被当作水果食用,如同现今的草莓。为此,直到两晋时期的郭璞为《尔雅》中的“巨荒、藨、覆盆、苺”诸条作注时,仍总是忘不了在末尾加上一句“醡甜可啖”、“可食”。同一时期,红苺的药用价值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如《神农本草经》记录:“蓬蔂,一名覆盆。味酸平,生平泽。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特别是在益精气、补肾方面,其后的《药性论》、《肘后方》、《医心方》、《开宝本草》、《外台秘要》,也多有记录。此外,《列仙传》还记载了一个名叫昌容的道士,因服用蓬蔂的根,活到二百多岁,颜容还如二十来岁的神奇故事。
每年的四五月间是红苺成熟的时节。尓时,也曾经是仙居乡村儿童最为快乐的时节之一。孩子们会成群结队的到野外采摘红苺。旧谚有“葛公葛婆,摘粒吃粒”,说的便是孩童摘到红苺后迫不及待食用的情形。另外,红苺不论是蔓生的藨、蓬蔂,还是木生的茥和莓,茎(枝)叶上都长有小刺,摘取时一不小心便会被扎到。为此,仙居民间还专门有一首形容儿童摘红苺被扎到手后气恼情形的儿歌:“摘红苺。摘红苺。我到田野摘红苺。东边寻。西边找。找到一株大红苺。随即伸手摘红苺。红苺刺。如钢针。戳进我的手掌心。哎哟哎哟哭带跳。见到妈妈就告状。妈妈用针挑掉我的红苺刺。眼泪虽干心里还是气。拿把锄头去掏红苺刺。用力一锄头掏掉戳人的红苺刺。”儿歌中,儿童被扎手后的委屈、气恼,读之着实有令人忍俊不禁之感。
文章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