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馆动态 > 新闻正文
【仙居物语】旧时仙居的清明风习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8-4-13 8:34:57

2018-04-13 文/落日楼主 仙居物语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

           ——《礼记·月令》


文/落日楼主   图/网络


清明是旧时标识春季物候的一个大节气。《礼记·月令》记载云:“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三统日历》记录有“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而《白虎通·德论》则云“三月律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故而,清明是一个万物开始生长的节气,也是一个预示农作物丰歉的时节。

旧时仙居民人多以清明的晴雨占卜丰稔。这一类的占验,在民谚中留存的还有很多。诸如“清明对立夏,有麦呒人磨;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清明只怕头夜雨;清明明一明,大麦小麦好收成;麦吃四季水,只怕清明连夜雨;清明头夜雨,麦田都是鬼;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等等,总的来说,清明日或其前后是晴天,则会预示着这一年的夏收会有好收成。但正如古诗吟咏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难得明(晴)往往是常态。而清明下雨,最可能遭受歉收的是麦子。据说,清明前夜下雨,麦子就容易得黑穗病。故而,早些年的仙居农村,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驱麦鬼”的习俗。是夜,农户们会背一捆柴草到自家的麦地里烧,以禳除麦子的黑穗病。


清明在仙居如同其他地区一样也是个祭祀的日子。据《万历仙居县志》记载,明代的仙居,清明时有祭墓插柳之俗。为此,旧俗不论城乡,不论贵贱,同姓族人在清明日皆需在宗祠内祭祖。在祭祖前,先得在供桌上陈列三牲及盛于器皿中的点心、果物等供品,由主祭人手秉香烛向祖宗牌位行三拜九叩之礼,并宣读祭词;然后其他族人按辈分,自长而幼一次参拜。至于祭词的样式大致如下:“惟木有根,惟水有源,人本乎祖,云乎不思。自当清明佳节之期,雨露既濡之侯,率尔众孙,拜扫坟茔。优以禄寿绵绵,万户祯祥之庆,子孙蛰蛰,一门有衣饭之光。读者题名金榜,耕者千仓万箱。春秋匪懈,继序不忘。钦哉我祖,来格来启。尚飨。”(清道光年间仙居胡氏宗祠祭祖祝文)礼毕后,则是分发祭品,族内按照辈分、功名品级高低,各有数量不等的馒头和猪肉获赠。

清明节在仙居民间除却宗族祭祀外亦须至祖宗坟前拜祭。是日,各家老少需前往祖先坟前扫墓,俗称“上坟”(若墓主系过世不久的上年坟,则当提前数日前往)。“上坟”时,须在坟前供菜蔬八大碗,六荤二素,米饭若干,杯筷若干,后烧烧纸、锡箔,念祝文,插上“坟头纸”,旧坟用白色,生圹用红色,并在坟背上添土。大户人家,在仪式结束后,还会向围观的孩子,分送供品中撤下的糖果,以示结缘施福。此外,未插上用纸裁成长条形的“坟头纸”的坟或坟被未添新土的,会被认为是没有后人的无主孤坟。这类坟墓在旧时很容易被人盗墓、占墓或拆除,对此官府亦不予以追究、追责。

旧时仙居民间的清明节民人还有外出踏青之俗。盖清明之日,家家门璧插柳,儿童头上戴点缀有花朵的柳枝圈;祖先墓上亦插柳,妇女则采柳叶簪髻,洁服出游,名谓“踏青”。明清时期,仙居县城周遭的福应山、木口湖、罄湖,曾是民人清明踏青游春的胜地。据《光绪仙居县志》载,福应山上有尽美亭,其下枕溪,岩壑俱秀,春日里士女是竞相“拾翠”其巅。又有“木口湖”,在县南十五里,曾有姓吕的捕鱼人,种植了成片的李树和桃树,春天里烂浸数里,远远望去“若雪霁霞明”,往来游览的人更是如梭如织。此外,罄湖因两岸遍植桃花,春日里远望如锦,也曾是城乡士民于清明日载酒游乐的理想佳所。

青圆是仙居民间于清明前后常常食用的节日食品。青圆之名缘于鼠鞠草。鼠鞠草俗称清明草,又名念子花、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绵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绵毛,叶如菊叶而小,开絮状小黄花,用之制作食品,成品会呈现出青色。为此,清明前几日,人们会到田里摘来鲜嫩的鼠鞠草,洗净后绞碎,拌入面粉、糯米粉、糖压扁,用碗底印成圆形,并放在蒸笼里炊熟后食用,以之谓 “青圆”。亦有用猪肉丝、春笋、咸菜、豆腐、葱为馅料,将“青饼”对折,制作成团状的,谓之“青团”。青团的味道极鲜,常常带有淡淡的青草味,人们除却自家食用外,也会馈赠邻家、亲戚食用,以增进彼此的情谊。



文章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

开放时间

党校分馆
8:00-21:00

总工会分馆
8:00-21:00

安洲书苑
8:00-21:00

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
周三上午业务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仙居县解放街

电话:

传真:

邮箱:

关注我们

扫一扫

仙居县图书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