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有“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丝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的记录。文中的夷坚二字,据后来张湛的注释是指上古时期一博物者的名字。上古时期,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认识尚在初级阶段,故对许多解释不了的事物,往往归结为神仙、鬼怪的作用。而博物者,即属搜集和记录这类事物的人。只不过到后来,博物者的兴趣更为广泛了,开始对日常事物、动植物进行了更加具体、详细的关注和研究。仙居历史上也曾经出过几位博物者,他们有对植物感兴趣的,有对昆虫感兴趣的,也有对人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兴趣的。
仙居历史上最早的博物者应属陈仁玉。陈仁玉(1212—?)字德公,一字德翁、德韬、德翰,号碧栖。嘉定五年(1212)出生于城南黄村(今浙江仙居县城关镇小南门附近)。淳佑十一年,陈仁玉以“白衣”受诏为筵讲官。开庆元年(1259),赐同进士出身。九月任军器监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任浙东提刑,兼知衢州。后历任浙东安抚使、兵部侍郎等职。从相关的文献记录看,陈仁玉不仅会当官,而且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精通经学和历史,曾经为皇帝讲过课,对兵器也很有研究,还编修过《淳佑临安志》,辑有旅游导读性质的《游志编》,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对食用菌感兴趣。南宋理宗淳佑五年(1245),陈仁玉写成乐《菌谱》,对当时的食用菌产地、生长特点作乐详细记录,这部书后来成为乐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食用菌的专着。
清代嘉庆年间仙居有一位对蝴蝶感兴趣的博物者林孙枝。林孙枝,字汝侃,号凤栖,又号吾木子,清嘉庆乙亥(1815)岁贡。《同治仙居县志稿》说他“苦志下帷,孤介绝俗,博极群书,尤工诗学”。林孙枝的诗写得如何,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不过用字生僻,追求格律似乎是其一大特色。林孙枝生平的着作也很多,有《介安堂帚享集》、《耕余诗话》、《同姓名录》、《碎琼小楮》、《嘉懿杂述》、《蝴蝶谱》等,从几部书名看,林老先生是一位博学的,有考究癖的人。诸如他的《蝴蝶谱》,如同蟋蟀宰相贾似道的《蟋蟀经》,应当是一部关于蝴蝶的专着。可惜,林氏的书大多未能留存于世,否者我们也看看他的《蝴蝶谱》到底是如何写蝴蝶的。
清代道咸年间仙居的朱亢宗则是一位花卉方面的博物者。朱亢宗,字紫笙,仙居东门人,道光拔贡,候选州司马。他科举失意后,开始将兴趣转向旅游、诗歌和园艺。他喜欢买花和种花,在北京寓居时,曾经对庭院里的紫藤花欣喜若狂;回浙后,往来仙居与杭州之间,有时也会在武林的花卉市场买些花带回仙居栽种。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朱亢宗对梅花情有独钟,曾经写有《梅花谱》三卷,其中第一卷记梅花种类,共五十余种;还写有《梅薮纪闻》二十卷,是一部关于梅花典故轶事的书籍。除此之外,另有资料表明,朱亢宗还写有《菊谱》,是一本关于菊花的专着。可惜的是,这三本书已经全部佚失,否则中国的园艺史当有朱亢宗的一席地位。
清初的徐日新和乾隆年间的汪衔则分别是美女和风土人方面的博物者。徐日新,字又新,一字受之,是一前明遗老。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徐日新着有《美人百咏》,是书将美女分作逸女,情女、侍女等一十八类,而逸女又分歌舞、驰马、试剑等类,共一百种形象。至于汪衔,其字木孚,清乾隆己酉(1789)拔贡,嘉庚戊午(1798)举人,号芷庭,故世称“芷庭先生”。他是仙居历史上如同徐霞客、王士性一样的人,生平喜欢旅行,但以宦游为多。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汪衔早在任宁州知州时,便穷极边塞;秩满后,门人双芝山聘其为轮台书院讲席,为此得以游诸塞外山川;而在晚年时,他还随其次子汪孟麟宦游了广东等地。生平所着有《北游纪略》和《粤游纪略》,是分别记述甘肃、新疆和广东一带的风景、人文和风俗的书。
文章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