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风物略记:大艾(艾草)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8-7-30 15:46:41
落日楼按:艾草是一种颇具历史感的植物,亦尤为南方人所钟爱。屈原在《离骚》中就已有对艾草的吟咏。历代的诗歌中,涉及艾草的多达四百余首,如宋代苏轼的“风来蒿艾气如薰”;张炎的“艾蒳香消火未残”等等。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藁属草本植物。它植丛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呈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花期后长有长卵形或长圆形的瘦果。在植物学上,它还有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个别名。不过,在仙居民间一般将其称作大艾或茶艾。
仙居人将艾草称作大艾可能是相较蓬藁(音浩)而言。蓬蒿也是艾草的一种,其植株蓬生,茎较大艾要矮小,叶片也较大艾要细碎,香气则较大艾浓郁。仙居民间以生于高山之上者为良。往昔,夏季农村夜间避暑,会将竹床或躺椅搬至水井旁或院落的空地上,尔时往往会点上一捆蓬藁把子,在四周恤动几下,以驱赶蚊子,其功效则相当现下的蚊香。而这类蓬藁把子大多是农人上山砍柴或斫茅草时发现蓬藁,顺手割了捎带回家,晒干之后加上干稻草制作成的。至于将艾草称作茶艾,那是将其作为泡茶时的茶散使用。
艾草在夏季具有强力的散寒祛湿的作用。正如《本草纲目》所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在仙居民间常将其叶放入水中泡水喝。往昔,特别是在初夏的农忙季节,由于水田插秧,农人的双脚、双手会长期浸泡在水中,或夏季野外劳作突遭雷雨,全身淋湿,人们便会将艾叶放入茶水中,或用艾叶煮豆腐、鸡蛋来食用,以祛除体内的湿气。
艾草在仙居民间还是一味妇科常用的药草。在许多本地的中医师中,常将艾草作为治疗虚寒性的妇科疾的药材使用。特别是在女子临产前,许多家庭的长辈都会事先准备一些艾草,待女子产后煮水擦拭身体之用。个中原因,据说是因为女子在坐月子期间,忌讳碰触冷水,否则会得风湿骨痛病,而用艾叶煮成汤水清洗则可以避免。又,艾草还可以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确保母婴健康。此外,诸如骨折、风湿等,凡是需要避免触碰生水的疾病,都可以加艾叶来解决。
仙居民间旧时还有“晴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传统。俗以为端午时节的艾草是至阳之物,其香味浓郁,插于门前或悬于堂中,具有防蚊驱虫,辟邪却鬼的功用;而用其加上雄黄、冰片等制作成香包,给孩子佩戴,则可以使孩子避免蛇虫鼠蚁和疾病的侵扰,健健康康成长。当然,将艾草插于门前时,一般会连同气味辛辣、形似长剑的菖蒲一同。菖蒲,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蒲草。蒲草生于水滨,端午前后其茎叶已长似长剑;端午之后一个月左右,会抽出一根长茎,上有柱形花蕙,呈黄褐色,坚挺有力,俗称“蒲草卵”。仙居民间形容一女子的胸大,常以“蒲草卵”相称;又蒲草的花蕙着实与男性的生殖器有几分相像。故而,仙居民间在端午节悬挂艾草和菖蒲,抑或有生殖崇拜中人丁兴旺的意味。
文章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