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馆动态 > 新闻正文
【仙居物语】:仙居景物志略:石龙霖雨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5 9:07:17

石龙霖雨,为仙居八景之一。石龙为山名,仙居以石龙名山者有二。一在十九都坑,清代光绪年间之前的县志均未有记载。至光绪年间重修县志时,由西乡郑凤梧撷入《采访册》,后补入县志,称石龙洞。其文曰:“在县西南五十五里。其山自贡盂岭而来,有石如龙,从洞中凌空而下,尾自岩缝卷出,头至地忽昂起,两角峥嵘,鳞甲宛然。”郑氏另有《游安洲二石龙记》一篇,收入其所辑之《临水轩杂着》,所记甚详。一在县城东南十里。“有叠石二,崭然如角,爪牙毕具,每迅雷骤雨,鳞甲欲飞”,即县志八景中所称的霖雨之“石龙”。


石龙霖雨所在的山脉世称硖岭坑。硖岭坑不甚高,自山麓及山巅约海拔二百六十余米,石龙即其支脉之一。清代郑凤梧曾记其状曰:“龙身一岩石而成,长二里许,蜿蜒曲折,其曲折出皆肥满,和润可人,而岩多起屑,与龙鳞无异。至尽处,一落千丈,渐至平际。有二石角并起,相去三四丈许,曾叠而成,大数十围,高十余丈,至顶而尖……从后山正觉寺上,登龙背一览,则全身毕见;若从前入,仅见头角,只得半耳。”郑氏文中所谓的“若从前入”,指的是从硖岭坑东面的山麓小径拾级而上,其径俗称“十八盘”,相传从麓至巅共计有十八个转弯。十八盘上虽未能窥见石龙全貌,却是观赏石龙霖雨的佳处。春夏间雷雨大作之时,伫立十八盘山间,山风呼啸,暴雨倾盆,雨过之后,石龙因为通体多为岩质,积水外渗,远望银光闪烁,如龙鳞抖擞,加之有瀑布自龙头处飞泄而下,白如挂链,宛如长龙吐水,故有“石龙霖雨”之一景。

石龙霖雨因地处城南而为仙居旧时文人游冶所钟爱。明代时,下各应存性游历之后,曾作有《石龙》诗一首,赞其“时因风雨起,能作一方霖”。清代时,东门王魏胜也曾偕李梦莲、吴杉金,金午桥、暨筠屏等名士同游,并留有《同游石龙》一诗。其诗曰:“造物奇幻无不有,怪石化龙龙欲走。角丰爪孥烟雾中,奇形丑状无其偶。夭矫奇离万丈长,世间谁是屠龙手。揭伴探幽兴偏豪,飞身乍已踞龙首。我闻世运文明龙在田,有时蠖伏潜渊籔。尔独胡为入山恐不深,樵牧与群牛羊友。遂令石郎石妇区区窃人形,反得流传挂万口。讵知亭毒位置非偶然,神物岂能罗户牖。目中无龙龙不嗔,口中有龙龙岂受。龙乎龙乎尔莫悲,苍生望霖延颈久,振鳞一吼天门开。会须一滴三尺润万亩。”又有张相韩、王月坡,亦曾分别作有《石龙山》和《石龙霖雨》的诗篇。盖农耕时代,龙往往与雨,与五谷丰稔相关,故文人的吟哦多带有为民祈福的朴实愿望。


硖岭坑山脉之巅有古刹正觉寺。正觉寺从地理位置看恰好位于石龙之侧的珠头岩下,盖因硖岭坑曾为管山李氏始祖李道古隐居之所,故正觉寺与管山李氏也渊源颇深。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正觉寺始建于宋开宝八年(975),治平三年(1066)改今额。南宋宝佑年间时,管山李梦贤重建,并捐田以奉香火。正觉寺也是一座临济宗寺院。寺之右侧有一石,俗称宝岩。岩上有三条裂缝,相传曾有米和油每日自岩缝流出,可供寺僧一日之用。民间流传“自来米,自来油,自来小麦做馒头”之谣,吟唱的便是宝岩。其后,有僧人私自将缝隙凿大,便不再有米、油和面粉流出,俗以为此是神佛对贪心者的惩罚,但该传说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临济宗寺院僧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正觉寺在南宋之后的一千余年,可说也是历经兴废。清初期时,寺院因年久失修而圮,由僧人晋珂和徒弟宝环重建,以寺内的铜像观音大士闻名乡里。清道光末年,又有广度寺僧人证筠予以重建。在正觉寺的法脉传承上,有迹可循的祖师有四十多代。其中,第四十七世方正禅师座下曾有过一位来自日本的日畊古田禅师,最后圆寂并葬在了正觉寺东北面的山坡上。


文章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


开放时间

党校分馆
8:00-21:00

总工会分馆
8:00-21:00

安洲书苑
8:00-21:00

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
周三上午业务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仙居县解放街

电话:

传真:

邮箱:

关注我们

扫一扫

仙居县图书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