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物语】:仙居掌故:仙居立县及县名的更迭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4-4 10:01:18
文/落日楼主 仙居物语 3月14日
仙居建县的历史已近一千七百余年。在此之前,仙居一域一直是个宽泛的存在。如:夏商时期,仙居属瓯地,居民基本是“断发文身”的瓯人;战国时期,北边的越人兴起,仙居属东越地。汉初时,仙居属东瓯地;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仙居属之。尔时的回浦县,地域广阔,实际上涵盖了现今的温州、台州、丽水、松阳等地。东汉光武帝时,置章安县,仙居属之。汉献帝兴平年间,孙策分章安、永宁,置松阳、始平两县。晋武帝太康年间,因为始平县名相重,改作始丰县。始丰县即现今天台县的最初县名。为此,仙居县域曾是天台县的一部分,系天台的南乡。民谚有“先有祝家寮,后有仙居县”,以及后来县城的选址在盂溪流域、紫箨山神与唐玄宗的传说,其实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仙居与天台的这一层关系。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仙居自始丰析出单独立县,称乐安县。仙居在东晋建立三十年后立县,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汉末以来特别是三国时期,仙居所在的临海郡属吴国管辖,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而东晋作为偏安江南的政权,如同后来的南宋,更是重视对政权所在地周边区域的开发。其主要表现是行政区域的划分更加精细化。如西晋时,临海郡统领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松阳、安固、横阳八县;东晋时,则析临海郡置永嘉郡,统辖的范围开始缩小,一度只辖有四个县。另一方面,仙居单独立县的政治基础已经成熟。事实上,从政治文化角度讲,立县是中央政权对地方的影响不断加强的过程。仙居所在的瓯越一带,曾经是北方政权需要驯服的对象。为此,我们可以看到瓯越一带在仙居立县前后设立的县,其县名多带有被征服的色彩。如嵊州三界所在的始宁县,黄岩称永宁县,天台称始平县,仙居则始称乐安县等等。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乐安作为仙居的县名一直未有变动。其后的隋唐时期,仙居的县级建置却曾有过数度的兴废。先是隋文帝时,实行诸县并省的政策,相当于现在的并村。乐安县包括后来我们所说的台州六县都并入了临海县,而临海县则先后归属于处州郡、括州郡、永嘉郡管辖。其后,唐高祖武德四年,析临海县置章安、始丰、乐安、宁海四县,仙居恢复县的建置;嗣后的唐太宗初期,又废始丰、章安、乐安,并入临海县;唐贞观八年,则复析临海县,置始丰县,仙居属之。最后,仙居再度作为一个县是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并以乐安为县名,一直存续到五代吴越时期。吴越国为钱氏所建,自唐乾宁二年(895)开始兼有两浙。吴越国宝正五年(930),吴越王改乐安县为永安县。永安作为仙居县名,存续了七十四年。仙居的母亲河大溪称永安溪,也即与此相关。
北宋景德四年(1007),永安县改名为仙居县。个中原因,据说有皇帝以为“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云云。不过,仙居作为县名,也不始于宋代。清代仙居汪衔在北方任官归里后,曾向朋友提及过河南也有过一个叫仙居的县,且其县名的变更前后与仙居竟然非常相象。(该事分别载于清代李芳春《笔记》和宋世荦《台郡识小录》)按汪衔所说的仙居县在河南光州,南朝宋时,名为乐安县;唐代时,改名为仙居县;宋南渡初,废县,后一直保留了仙居的地名。为此,北宋后期的二十余年里,曾有过两个名为仙居的县。(《光绪仙居县志》之“杂事”中有《秋英》的故事,或发生在河南光州的乐安。)当然,南宋以降,以仙居为县名的仅有台州府的仙居县,延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本文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