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物语】:仙居方言中的“麦虫”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0-14 16:07:33
文/落日楼主 仙居物语 10月3日
仙居方言保存着古汉语比较古朴的形态。正如古人所说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盖“依类象形”而成文字,故仙居方言从字音到分类皆尚保存有质朴的特质。如仙居方言中对虫子的鉴别,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说文》说“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而方言中凡是似蛇形态的都被称作虫——茅坑里的称茅坑虫,米缸里的称米虫,菜叶上的称菜虫、污水沟里红色的丝状的小虫称刺虫,甚至是本非昆虫,因为形态相象也被称作了虫,如日常所说的“麦虫”便是如此。
“麦虫”本非一有生命特征的实体昆虫。麦子或麦面也并非真的不会长虫子,不过,那是一种身上带硬翅的长体小阄虫,也即日常所说的“米象”——仙居人因其形态似山羊而称其为“羊”。为之,若麦子或面粉里长虫子,仙居人通常不会说是“出虫”,而是说“出羊”。至于俗说的“麦虫”,那本来是一种用面浆在汤水里点成花或长条的面食。明代仙居人高辅(字符之,号橘隐。入赀为郎。)曾对其有过吟咏,其《麦虫》诗曰:“研麦为虫当午炊,瓦盆堆捧出山厨。两眠蚕细初离壳,半寸虾长始脱鬓。梁燕欲衔空着眼,庭鸡赚啄误呼儿。山家赖此聊充腹,不愿羊羔分外图。”高诗中这个被称为“麦虫”的面点也即后来仙居人日常饮食中的“麦虾虮”(临海人呼之为“麦虾”,实际上从其形态上看还是仙居人呼“麦虾虮”更为贴切。)。
仙居方言中诸如“麦虫”一类所称非所指的词尚有许多。如称油条为天萝絮,取油条中空如絮似天萝(丝瓜)老而中空;以彭亨(茄子)形容一个人虚胖无力;以粘藤形容一个人难缠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类“依类象形”的语词架构和指事特别是在清代以前似乎更为普遍。明代的仙居大僚吴时来在其文集《横槎集》中有“面虫”一词,并虚构了一个国子生因肚中有“面虫”,“日食面五斗而安……有天竺僧望气而知之”,费万金购买,炼成神物,携带国子生骑“面虫”入海探宝的故事。很明显,吴文中的“面虫”并非真的是虫子——指的是自身身上的才气。不过,“依类象形”的指事有其不确定性,其即可指此,亦可代彼,从而往往会引发所指对象或含义的变化。如前所述的“麦虫”一词,在明代之后便出现如此的变化。
清代时“麦虫”一词作为面点名已不再用。在清末仙居人李芳春编集的《土话备采》里,“麦虾虮”一词已经明确取代“麦虫”。个中原因即源于“麦虫”一词所指发生了变化。“麦虫”因其形和构造的成分,用来形容面浆制作的面点的确较为形象,但用其形容从身上搓出的长条形污垢也较为妥贴;加之仙居方言中原本形容不洁净的词多较为笼统,心理上的厌恶感要大于实际之所指,如污垢(读若弯鲎)、肮污(读若阿乌)、烂污等等。故而,用“麦虾虮”替代原先作为面点名的“麦虫”便自然而然在情理之中——至少不至于一吃“麦虫”就让人引发对身上搓出的污垢的联想。
本文来源:【仙居物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