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19日电(记者王俊禄)身为浙江仙居县白塔镇寺前村村主任,李兴华每天都要到村里几个新建的“小区”查卫生。“小区”住的不是人,而是猪的“集体宿舍”。
4个“猪小区”分布在村的四角,农户散养的猪被集中到这里,4个沼气池收集排泄物,过去污水横流臭气扑鼻的场景得到改观。提了多年的“人畜分离”终于变为现实,一度被污染的溪水回归清澈。
初夏时节,记者行走在仙居农村,一个现象令人触动。不管城区富裕村还是偏远小山村,村村都有农民拿着工具在修河道、种苗木、捡垃圾。
仙居县有大小河流2200多条,大部分河道水清岸绿。但近年来,部分河道受到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养殖废水以及采砂、石材加工等污染和破坏,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现了一些“垃圾河”。
仙居县委副书记刘中华说,为治理被污染的水质,不断改造和提升全县水环境,仙居县重点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核心是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全民发动、全民行动、全民监督。尤其是3月初以来,“全民洗河”行动全面开花。
第一次翻开石板,李兴华差点被熏得晕了过去。村里老人说,这条流经村里的小溪早就断流,污泥污水几十年从没清理过。年轻人不愿意回家,一到夏天蚊子、苍蝇多得要命。一番讨论后,“治水”成了全村人共同的心声。
李兴华穿着高统雨靴,淤泥几乎没过膝盖。他和村书记带头,挖开了泛着墨绿色的淤泥。村里户户出人出力,用了20多天,山上溪流时隔几十年后第一次欢快地流进了这个山村。
68岁的失明老人朱寿信听到每天都有人叮叮咣咣在忙活,虽然不能看到清澈的溪水,但他已习惯几十年的臭味没有了,蚊子也少了,放学的孩子们又能把脚丫子伸进溪流扑通扑通戏水了。
仙居是浙江一个欠发达县,不少干部认为治水很重要,但有心无力。“有钱把水治好是本事,没钱也能治好是真本事。”刘中华认为,治水关键是要明确村民的主体地位,既是受益的主体,也是责任的主体,更是决策与监督的主体。
这其中,“挣工分”式的投工投劳成为治水关键。村规民约约定每户义务工作量,义务工做完愿意接着干的,拿工钱补贴;无法出工的则以现金等形式替代。上王街村支部书记许子兵说,村民自己干比交给工程队质量更有保证,也更有责任意识去长效管护。
刘中华说,除了投工投劳,各村还发动自愿捐资,少的几万元,多的能捐到几十万元。此外还有的村民捐树、捐石头,村里将这些物品贴上牌子、挂上捐献者名字。
理想中的仙居农村,刘中华描述为“县域景区化,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仙居农村正朝着这样的目标逐步靠近。年初至今,仙居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治水达150多万人次,清除垃圾126万吨,整治“垃圾河”196条,已整治村庄4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