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身份证、物理除虫、高端冷链物流…… 由市农业局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直通车”活动走进第三站———仙居县杨梅基地。昨日上午,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仙居县皤滩乡的伟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究仙居杨梅如何把好质量关。 扫描二维码,检测信息一目了然 据了解,仙居杨梅严格执行“两卡四制度”,即作为杨梅产地证明的农产品产地编码卡和杨梅质量检测卡以及产地普检、质量追溯、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四项制度。每户都有对应的二维码,扫描一下,就能够查阅到该产品的户名、产地、卡号、检测项目等信息。是否进行检测,进行了哪些检测,一目了然。 在采摘前一个月就禁止使用农药,上市前一周开始检测。首先,由每个村的监管员收样送到快速检测室进行检测,乡镇和县里再进行随机不定期的抽检。只有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 记者到达合作社不久,刚好碰到从山上取样回来的仙居县林业站和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早上在他们还没来之前我就已经在吕前村抽取了10个样本,后来又到其他几个村抽了十几个样本。”皤滩乡林业站站长金焕北介绍,今年皤滩乡已经检测约400个杨梅样本,并未检测到不合格产品。 那么,如果检测结果不合格怎么办呢? 金焕北介绍,如果发现某户农户种植的杨梅检测不合格,那么会进行复查,还是不合格,那么就会将该户这一批次的杨梅全部从树上摇下来,进行无害化处理,就地销毁。 或许有人怀疑这只是装装样子,并不会真的这样处理。金焕北说,事实上还真有被这样处理过的。“2009年,有一户人家的杨梅检测出来有问题,我们当时就把那一批次的杨梅全销毁了。” 杀虫不靠农药,用物理方法杀虫 据了解,2008年开始,仙居开始重点抓杨梅的质量安全工作。 这让杨梅在栽培上有了变化。据仙居县林业局特产总站推广研究员王康强介绍,以前梅农种植杨梅往往会将杨梅树底下的草清理得很干净,现在则是让山上生草,杨梅树的落叶掉在地上做肥料,这让杨梅病虫害少很多。 以前杀虫靠农药,现在,梅农们开始用起了杀虫灯等物理方法杀虫,已经基本不用农药了。“从2008年开始,县里每年投入50万用于购置杀虫灯,目前全县杀虫灯保有量在1万台以上,每盏杀虫灯能控制10亩,基本上已经覆盖了每一棵杨梅树。” 除了杀虫灯,仙居县还逐步推广使用“黄板”。这种杀虫方法,是利用一些昆虫的趋黄性,将这些“好色”的虫子吸引过来,并将其粘住的无污染灭虫手段。 仙居县伟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伟申介绍,他们合作社的基地目前种植杨梅400多亩,去年开始安装杀虫灯之后,就不用农药了,只在杨梅采摘之后打农药。 北京广州设冷库,每天运送杨梅上万箱 仙居县林业局特产总站推广研究员王康强介绍,仙居去年杨梅产量6.5万吨,产值4.9亿元,预计今年产量7.5万吨。仙居杨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商品化的产后处理。“我们在产量、产值以及产后处理上应该算得上是全国第一。全县有200多家合作社,每家合作社都有冷库。” 杨梅保质期较短,为了能够将杨梅销往全国各地,仙居杨梅自1997年开始,就使用抽真空、加冰块等简易的冷链方式,由较小的冷藏车进行运送。 随着物流的发展,一些企业牵头组织在北京和广州各设了冷库,每天都有冷藏车将杨梅送往冷库,再由冷库销往各地。“这是比较标准的、高档的冷链,今年6月17日就开始运送了,这与一般的快递不同,是专门运送杨梅的,早上摘下来,晚上运送,到后天两三点钟就能运到。能够较好地保证杨梅的质量。”而一辆大挂车一次可以装2000箱,每箱可装6到8斤杨梅,每天通过冷链运送的杨梅有上万箱。 |
责任编辑:杨能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