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馆动态 > 新闻正文
新华网:浙江仙居:弘扬“慈孝”求解留守老幼难题
仙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4-6-30 11:53:06

    新华网杭州6月29日电(记者曹典)“节假日与父母团聚”、“定期带父母体检”、“每年陪伴父母外出旅游一次”、“给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浙江省仙居县万竹口村头,张贴着十条“赡养父母要求”。

  “做到这些,有可能被评为村里的‘十佳孝星’,入党、选村干部、批宅基地都能优先,贷款还有优惠。”万竹口村老人协会会长陈衡荣说。

  仙居是浙江省的劳务输出大县,全县50万人口中,17万青壮年在外工作,留守村中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如何更好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各地普遍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仙居建立慈孝基金、推出慈孝贷款、评选慈孝之星……通过各种方式弘扬“父慈子孝”的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举社会各界之力,让留守老幼得到更好照顾。

  穿行在万竹口村,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三三两两的白发老人坐在房前树下聊天、打牌、做手工。时近正午,87岁的老人王桂花起身走进村里的“慈爱食堂”,59岁的“掌勺”俞雪娟已准备好豆角和土豆,正待下锅。

  “经常来这儿吃饭的老人有十六七个,最大的91岁。”俞雪娟说,虽然身体好的老人也会自己做饭,但有食堂在毕竟是个保障。

  陈衡荣告诉记者,“慈爱食堂”运行的费用一方面由老人自缴,另一方面来自村中的慈孝基金。慈孝基金主要由本村在外经商务工的青壮年自发捐赠,专门用来改善村中老幼的生活,目前已达35万元,由几位主要捐款人管理。

  不仅在万竹口村,据介绍,目前仙居已建立县乡村三级慈孝基金共计5000多万元,用来为老年人举办生日会、定期慰问、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

  此外,仙居的一些企业还设立“员工孝基金”,鼓励员工为父母“存孝钱”。

  仙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罗洋明介绍,自愿参与孝基金的员工,每月从工资中扣掉200元,企业再补贴200元,一共400元按时打入员工父母的账户中。

  “有时当面给父母钱他们不要,或者一忙就忘了给,这样就像定期给父母‘发工资’一样,他们也没机会推辞了。”罗洋明说。

  在仙居县路北村,从2004年开始义务照看留守儿童的王雪娟被评为仙居县的“慈孝之星”,如今,她被40多名孩子亲切地称作“王妈”。

  每逢周末,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便会聚到王雪娟开办的“东篱之家”,在这里看书、写作业、与“王妈”谈心、用电脑和在外地的父母“视频聊天”,而王雪娟则为孩子们准备好牛奶、水果,为他们做好午饭、晚饭。

  “东篱之家一年开支最少也要6万元。”王雪娟告诉记者,目前她夫妻二人和儿子的月收入,加起来也才一万多。

  为弘扬慈孝文化、让践行慈孝者得实惠,仙居不久前推出了“慈孝贷”,以慈孝行为作为信用贷款重要凭证之一,面向当地的慈孝家庭、慈孝之星等发放专项贷款,实行利率优惠。这帮王雪娟解决了燃眉之急。

  “给我的额度是25万元,我总共贷款23万元,本来利息要2万多,现在能免掉一半。”王雪娟说。

  此外,仙居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中严把“慈孝关”,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已明确把“不慈不孝”的对象列为不宜参选人员;县里还编写课本,讲述身边人的慈孝事迹,将慈孝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

  在路北村,记者遇到了77岁的退休老人孙世一,他和老伴一起,揣着降压药和80多幅字画,不远万里从山东来到仙居搞义卖,然后将善款捐给王雪娟的“东篱之家”。

  “我就是要一把年纪亲自来,才能让别人更关注、更感动。”孙世一说,慈孝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每个人都该身体力行、将爱心传递下去。

开放时间

党校分馆
8:00-21:00

总工会分馆
8:00-21:00

安洲书苑
8:00-21:00

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
周三上午业务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仙居县解放街

电话:

传真:

邮箱:

关注我们

扫一扫

仙居县图书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