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党的礼物 国内最大民族题材彩石连屏面世

来源:台州日报 华夏经纬网   发布时间:2013-06-18   浏览次数:962

图为《和谐大中华》彩石连屏三幅截图。 本报见习记者牟永选制图

  一件流动在彩石上的巨型“画卷”,日前在横店影视城浓墨重彩地亮相了。这是一件大型彩石镶嵌连屏,画幅中的地域,从西藏一直铺展到阿里山,56个民族的人们在彩卷中或歌或舞。这件巨型彩屏名叫《和谐大中华》,是台州人民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礼物。

百米彩石连屏从西藏画到阿里山

   这件彩石镶嵌连屏,高2.2米,长达100米,重10吨,采集了50多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的200余种彩石,耗资1000多万元。

   作品构图以天安门为中心,56个民族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左右。从祖国的西南、西北到东南沿海,描绘了100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小到一厘米,大到2米高的台湾高山族酋长,造型丰富、神态逼真。作品还创作了大量富有地域特色的花鸟树木、自然山水,用以衬托各民族的风情特色。

  提出创作这件作品,并四处寻找艺术家及召集能工巧匠的人,叫徐喜天。他是土生土长的仙居人,也是浙江元鼎工艺品公司的董事长。

   徐喜天说:“我们从事彩石镶嵌已经20多年,这一次,我们想创作一幅大型主题的彩石镶嵌连屏,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礼物。”

3个台州艺术家和几十位民间艺人的雕琢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创作这样一幅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兼具的作品,徐喜天找来了好几位帮手。他们都是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台州籍艺术家。其中,王伯敏担任总顾问、吴小华担任策划、王征作画。

   王伯敏,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美术史论家。还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师从国画大师黄宾虹。80高龄的王伯敏为了完成《和谐大中华》这件作品,拿出多年来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成果,为王征作画提供参考。

  吴小华是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院长、教授。他说:“我之所以参与这件作品的创作,为这家公司把关,是因为我是仙居人,我对故乡有着一份眷恋。”

   为了准确表达各民族间的特征,王征在图书馆光是查资料就用去半个多月。王征说:“我全身心投入了整整5个月,此外光到浙江图书馆,去看民族的书就花了半个月,中饭都不回来吃。”经过5个多月的创作,一幅长达50米的《和谐大中华》手卷终于完成。

   手卷虽然完成了,但这只是彩石镶嵌连屏制作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制作是一个繁重、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石头要在全国各地挑选,能工巧匠要四处组织,资金要筹集。

  浙江元鼎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徐保星说:“这项工程工程量大、时间紧迫,尤其耗资巨大,后来我们找到了浙江司太立制药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胡锦生对这项工程非常支持,愿意同我们合作,这样,《和谐大中华》终于能够开始制作了。”

  整整半年时间,几十位彩石镶嵌的民间手工艺人起早摸黑,终于雕刻出这幅流动在彩石上的精美画卷。

  描绘民族题材的彩石连屏现在可能以此为最。

  王征说,这件作品应该是开国以来,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里面,规模最大的一件。这里面的人物从西藏一直到阿里山,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民间艺术家谢炳华说:“做了几十年,还从来没遇到规模这么大、难度这么高的作品。”

  仙居县地处浙东南山区,历史上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众多能工巧匠创造了大量艺术珍品,彩石镶嵌就是其中一颗最闪亮的明珠。

   仙居彩石镶嵌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镶嵌技艺的综合结晶,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综合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与榫镶、拼嵌、粘嵌等镶嵌技艺,产生的挂屏、立屏、大型连屏及案头赏玩等作品,画面层次丰富,色彩艳丽持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张扬力。

  它的表现领域相当广泛,可以抒情、可以述事、可以写意、可以工描,特别是大型连屏,用壁画式的构图进行史诗式的描述,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独特的工艺和独特的材质所形成的“石画”、“彩雕”的审美效应独树一帜。2008年,彩石镶嵌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徐喜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继承传统技艺和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在题材、体例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复制历史经典名画,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图叙古典文学名着为主攻方向。先后创作了《韩熙载夜宴图》、《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金瓶梅》、《版纳风情》等一批大型彩石镶嵌连屏。其中《西游记》现收藏于日本,《版纳风情》被陈列于云南世博会中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