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华镶嵌艺术

来源:2012年8月6日仙居新闻三版   作者:台台 项展宏 秦钧   发布时间:2013-06-18   浏览次数:961

  2012年8月6日仙居新闻三版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我县王银华的巨幅玉石镶嵌作品《妈祖》从36个中国工艺美术类别,3万多件艺术品中脱颖而出,被11位国家级评审专家一致推到了首位,获中国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特别金奖”。

  此外,近十年来,王银华还有多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和“吉尼斯世界之最”。有超过500万的观众观看了王银华的玉石镶嵌作品。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张德江等观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王银华镶嵌艺术

  让曾经的“家饰”登上“艺术殿堂”

   仙居历史上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众多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彩石镶嵌就是其中一颗明珠。2008年,仙居彩石镶嵌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我县镶嵌艺术的最高奖赏。

  仙居彩石镶嵌见于史料的可追溯到北宋年间。以挂屏、挂件和建筑及家具装饰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很多传统手工技艺一样,彩石镶嵌也经受了现代工业的挑战。随着老艺人的年老退出、年轻人追求收益更大的回报行业,镶嵌产品大量类同,假冒仿制品充斥市场等,使整个行业效益低下。从事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少,直至这项传统技艺能否再传承下去,都使业内人士感到忧虑。

  我县的王银华,一位长期从事历史宗教文化研究的学者和企业家,时任香港中国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浙江仙居大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深入研究仙居彩石镶嵌这项技艺后,他决意要弘扬这一优秀文化遗产。

  他提出用巨幅连屏的形式来反映重大题材,使作品承载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上升为一种文化的高度。同时,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他对作品的原材料和工艺进行改进创新,从而使镶嵌艺术突破瓶颈,实现了彩石镶嵌到玉石镶嵌的转变,使作品产生了质的飞跃。

  他亲自设计并主持创作的作品《丝绸之路》、《妈祖》、《黄大仙》等相继问世。当作品进入世人眼帘时,人们为之惊叹: 这是具有完整主题思想、独特艺术形式和全新理念的艺术精品,这些以吨为计重单位,由数十万个精雕细琢的玉石雕件镶嵌而成的壮丽画面,绵延数十米直至上百米,是一首首凝固的史诗,激情澎湃的乐章。

听“玉石”讲故事

  笔者家中客厅就挂着一幅用五彩石镶嵌在木板上的装饰画。画中,几只仙鹤栩栩如生,动静交错,另有怒放的花朵点缀其中。石头温润的色泽、厚实的质感、流动的纹理,为客厅凭添几分古朴气息。这是20年前一位友人赠送的,尽管后来搬了两次家,但它摆放的位置一直没变。

  这类小品型的镶嵌作品,散发出清新、典雅的气息,但王银华的巨幅作品带给人的是震撼,是一种美的极致。

  《丝绸之路》是王银华2002年的作品,高2米、长60米、重10吨,共耗费了30吨玉石镶嵌而来。由于该作品早已被出售,我们只能见到全景照片。然而,就这一套照片,整间屋子还不够延伸开来。

  “《丝绸之路》以盛唐时期为背景,将延绵万里,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通道浓缩成大唐盛世、八方来仪、长安都市、关中沃土、西域情怀等12个系列主题,贯穿了中华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和罗马文明。”王银华说。

  我们手捧全景照片,只见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各国人物的衣着服饰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宫内,大唐皇帝与各族首领正迎接通过丝路来到中国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使节;宫墙外,呈现出一派美丽富庶、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农家院落中遍布大小桑树,人们正在采桑养蚕、抽丝织绸;举目远望,浩浩荡荡的不同民族和肤色的丝路商队正进入河西走廊,通过雄伟的嘉峪关,穿过沙漠,直向遥远的地中海,将各种商品送往古罗马……

  跟随着视线的慢慢移动,时间在静静地积淀,我们耳边似乎还能聆听到丝绸之路上叮叮当当的驼铃声。

  当我们在画面中看到,一个调皮的孩童正要跟着父亲热闹的商队走,却被其母亲拉回身边的细节时,不由地抻手轻抚画卷,仿佛自己也融入其中,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过往的心跳。闪回后,不由感叹作者在细节上所化费的苦功。

“艺术要与时代同步”

  “《丝绸之路》宣扬中华民族复兴,其后的作品《妈祖》寄托了祖国统一愿望,《黄大仙》则贯穿了和谐社会建设思想。”

  作为彩石镶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王银华创作大型作品是为了有一个完整的主题和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他看来,“艺术不光是为了欣赏,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作品要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也就是弘扬主旋律,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在思想性上与时代同步”。

  这在王银华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丝绸之路》突出表现了唐朝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社会开放、商业繁荣、文化灿烂和与世界各国友好交住的大国胸襟。彰显了丝路上人民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团结进取的精神。“创造这套作品的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示中国处在世界巅峰时期那海纳百川般的大国气象,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国人从作品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妈祖作为海峡两岸同胞和数亿海内外华人心目中的女神。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护国庇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座妈祖庙,拥有信众2亿人,其信仰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妈祖是台湾民众的普遍信仰,是海峡两岸同胞沟通的桥梁。创作《妈祖》这件作品,就是要弘扬妈祖精神,凝聚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内外华人,为祖国统一服务。”

  而黄大仙文化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道教文化。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讲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黄大仙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普济劝善’,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理念相一致。而且,黄大仙文化还是唯一传播于港台及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土生土长的浙江文化。”王银华说。

  这些作品的成功,离不开王银华对艺术创作的深刻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工艺奇葩“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国际化城市上海,中国的首都北京。王银华的作品始终是各个国际性展会和博物馆里最璀璨夺目的珍品。作品还被中宣部特许编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大型慰问演出,参与央视“春暖”系列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录制等。这是中国艺人的荣耀,也是仙居的荣耀。因为,这些作品的策划人,创作者王银华是我们土生土长的仙居人;所弘扬的是仙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很多仙居人都不知道这些成果,甚至根本不知道彩石镶嵌为何物。由此看来,用“墙内开花墙外香”,来描述仙居彩石镶嵌是最合适不过了。

  采访中,我们问王银华,怎么不把作品放在仙居展出。王银华说,这种大型作品需要一定的场地才能展示。他早有在仙居建造彩石镶嵌艺术馆的设想。并制订了规划方案,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向县领导作了汇报。但这需要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没有场地无法展示,就拿6月10开始,在杭州举行的为期两个月的仙居生态建设成果展来说吧,彩石镶嵌作品只展了七块联屏,而整套作品有四十五幅联屏。

  “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中国工艺礼品城”,拥有这两个国字号品牌一直是仙居人的骄傲。而彩石镶嵌作为仙居工艺的代表,理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当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文化创意”推动仙居工艺礼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这不由让人有所期待,希望像彩石镶嵌这样的“国字号”创意能发挥出更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而不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让“创意仙居”能够梦想照进现实。台台项展宏秦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