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一农民办了家本地绣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4-07-31   浏览次数:623

仙居刺绣历史悠久,寻常百姓通过一针一线,绣出了生活百态。仙居的张中华,农民出身,凭一己之力,收藏了800多件仙居绣品,不论数量还是种类在我市收藏界都是最为齐全的。

2004年,张中华花巨资成立了仙居第一家民间藏馆,将自己的藏品和大家分享。2012年,他又自费出书,将自己的部分藏品“搬”到了纸上。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多年来,张中华的藏馆之路并不顺畅。

农民出身的他收藏了仙居绣品800多件

在仙居县南峰街道黄坦树村,记者见到了张中华和他的博物馆——仙缘博物馆。

张中华话不多,很朴实,没有一些收藏家的书卷气和贵气。1994年底,退伍回乡的张中华进入了收藏。在各种门类中,张中华对仙居刺绣情有独钟。二十年来,他收藏的仙居绣品有800多件,全是靠两条腿在农村的各家各户“跑”下来的。

说起收藏的第一件绣品,张中华记忆犹新。那天他来到官路镇乌眉潭村,像往常一样走村串户寻找藏品。有一位老太太告诉张中华,家里正好有一些要扔的旧衣服,不知道他收不收这些“破烂”?张中华接过老太太拿来的一大堆衣服一看,只见里面有绣花的各种物品。其中一对仕女图枕顶,他犹为动心,不但绣工平整,色彩鲜艳,而且构图也很巧妙,一位年轻女子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侧耳倾听潺潺流水声。

有了和仙居刺绣的“第一次接触”后,张中华开始认真查阅相关刺绣知识,被绣品蕴含民俗文化、艺术价值深深折服。“仙居的民间刺绣种类丰富,有童背褡、童帽、围兜、下巴拦、枕顶、花肩、绣花鞋、衣袖、帐帘、围裙、肚兜、钥匙包等,针法非常繁多,而且图案寓意非常有民俗特色,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张中华介绍。在他看来,绣品凝结了老一辈的太多心血:一件儿童的“百花衣”需要30来片绣品拼接而成;婚嫁时穿的“花肩”大概要耗费一年的时间……这么多年来,张中华的生活再拮据,也从不舍得卖绣品。让张中华感到痛心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得欣赏绣品中的艺术价值,更不懂保护,往往等老人过世后就将绣品等遗物火烧或遗弃。

开办仙居第一家民间博物馆

随着藏品的增多,张中华萌生了办藏馆的想法:“收藏不仅是我的个人事业,也是一件公益事业。”

个人办藏馆?这在当时的仙居还是新鲜事,人力、物力、财力都凭“一己之力”,张中华的家人一致反对。

经过张中华再三游说,家人终于点头同意。20041221日,张中华在自己家中办起了仙居首家民间藏馆——仙缘博物馆,里面陈列了民间绣品、毛泽东像章、老照片、民俗用具、文革瓷等各类艺术品。

2005年初,张中华又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和向亲戚借来的钱,将藏馆重新装修陈列,将二间上下两层陈列布置,面积达到200平方米。博物馆不仅免费参观,自己还当义务讲解员。别人搞收藏是越来越富,张中华搞收藏却是越来越穷,在很多人眼里,他真是个“傻子”。除了守住自己一小方“天地”外,张中华还在地方积极开展流动展览,如“建军八十周年藏品展”、“仙居传统服饰展”等。

2011年,张中华被评为台州十大收藏家之一。

民办博物馆困难重重,面临 “缩水”尴尬

开办民间博物馆容易,要坚守却很难。

首先面临的就是藏品的保存问题。有些绣品是用鸡鸭羽毛做的,容易蛀虫,刺绣还很“娇弱”,怕湿又怕过于干燥,光照会加速褪色和纤维老化,潮湿会使之发霉或腐化。因为太过潮湿,张中华只能关闭了博物馆一楼。

另外,博物馆年年亏损再加上生活的几多变故,张中华的藏馆一度陷入了困境。许多亲朋劝张中华,不如把藏品卖掉一些或将展厅合并,靠出租房子来增加收入。但是张中华舍不得,他告诉记者,自己更像是一名藏品“保管员”,有责任将这些藏品看管好。

现在,仙缘博物馆依然不定时免费对外开放,张中华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藏馆梦。

近年来,随着民间办馆高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民间办馆,张中华也一直在为民间博物馆的生存“奔走呼号”。自从2012年张中华当选为仙居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后,连续三年,张中华都提出了保护仙居当地文化的相关提案:《关于抢救保护我县“一绣二雕”文化遗产的建议》、《关于对民办博物馆适当给予政策扶持的建议》……

《仙居民间绣花艺术》的书稿放了三四年,什么时候能出版?

采访结束时,张中华送了一本《仙缘博物馆》画册给记者,这也是我市第一本民间藏品图片集。

200412月成立收藏馆开始,张中华就开始筹划编着,经过8年的积累沉淀,终于将馆中部分藏品搬到了书页上。《仙缘博物馆》由仙缘博物馆大事记、仙缘博物馆本地区藏品、收藏故事等六部分组成,全书共107页。其第二部分本地区藏品,用全彩实物图片,展示了张中华个人收藏的下汤至民国时期的陶瓷、石器、木雕、书画、证章证书、老照片、民间绣花、银器等藏品。

在张中华的心中,还有一个心愿,多年前,张中华才开始整理自己的仙居绣品集结成《仙居民间绣花艺术》,但是因为经济拮据未能出版,书稿已经放了三四年。张中华说,出版一本书要花两三万元,而且这些书印出来后基本上是送给来参观的市民,他真的难以负担。

“仙居的刺绣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如果能够将我的绣品一一展示给大家,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希望能够早日出版《仙居民间绣花艺术》,为更好保护即将失传的民间绣品尽点绵薄之力。”张中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