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达斡尔民间刺绣


  作者:刘福鹏   发布时间:2014-08-04   浏览次数:1341

 

 
     摘要:茫茫的大兴安岭,清澈的嫩江,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达斡尔人就繁衍生息在这三道风景交汇的地方。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也有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刺绣艺术是达斡尔族传统民间美术项目之一,是达斡尔族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其特有的刺绣手法和色彩搭配堪称一绝,是集史学、美学于一体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观赏价值,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位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的达斡尔民族博物馆是集中展示了这些民间瑰宝。
   关键词:达斡尔;刺绣;起源与发展
 
   关于达斡尔的起源,根据民间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在北方地区修建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并逐渐定居下来的契丹军队,就是达斡尔的祖先。根据现代DNA的检测分析,将古代契丹女尸与现代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比较后,也得出了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遗传关系的科学结论。由此可以证实达斡尔民族为中古时期强悍的游牧民族——契丹人的后裔。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地区时,达斡尔族曾进行过激烈的抵抗。达斡尔,本意是“长宫”、原来长座位置”。因为契丹人对先人建立的“辽国”和“长国”的宫廷生活非常怀念,所以,自称为“达斡尔”或“达古尔”,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另有说法称“达斡尔”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就在这一带游牧,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达斡尔人自己不知道,在科学证实达斡尔民族的起源之前,因为契丹的大、小文字基本失传,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要想探寻他们的生活轨迹,就要到民族民间艺术中去体会和寻找,如赫哲人的民歌、小调,又如达斡尔人悉心织就的刺绣。
一、达斡尔民间刺绣的起源与发展
   达斡尔族刺绣起源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是同鄂温克、鄂伦春民族一样,这些民族基本保持了东亚民族最古老的基因。各种史料显示,达斡尔族很早就以鹿、狍子等动物的筋搓成细线,并用兽骨凿制成顶针,而且早期达斡尔族的刺绣多是绣在皮毛制品上,可以推断出这种刺绣艺术从久远的狩猎时代就开始了。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进化,以及中原和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和影响,达斡尔族的生产方式由狩猎逐渐转向农业生产,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渔业也比较发达。到了清代,随着易货贸易的发展,中原一带的文化逐步传入达斡尔地区,达斡尔人开始使用棉线和钢针。清代中后期达斡尔地区也出现了在布匹绸缎上的刺绣样式。更为明显的变化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美化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原地区传统的文化思想也深入了北方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封建文化的妇女道德观,人们也把刺绣作为衡量年轻女子家教、品德修养的标准之一,因此,刺绣就成为了达斡尔族妇女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更促进了刺绣艺术在达斡尔族地区的传承、发展和繁荣。
二、达斡尔民间刺绣的品类与制作方法
   达斡尔刺绣品类丰富,样式繁多。从妇女服饰、枕头绣片、男人使用的烟荷包、女性使用的香囊荷包和烟荷包、鞋面、手帕、儿童摇篮背枕、手套、钱搭袋等生活用品无一不包。就刺绣题材来说,有植物纹、几何纹、吉祥纹、文字纹、山石树木纹等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甚至汉族的经典文学作品也是表现内容之一。达斡尔族刺绣艺术,无论在色彩或是造型的处理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色彩上多以强烈的对比办法处理,如枕头两边的绣片多以白色为底,鞋面多以墨色、深蓝、深绿、紫色为底。
   在诸多的绣品中,女性使用的香囊荷包显得格外精美。
这些荷包是达斡尔妇女随身携带之物,最能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织绣水平,每个达斡尔妇女都应该很重视这样随身小物吧。从外形上来说,纤巧的葫芦形状恰似女性婀娜的腰身。从色彩上来看,明艳的红色、黄色象征着达斡尔妇女热情、直率的性格。每个荷包都带有精美的镶边、细致的图案和整齐的针脚,或选植物图案,率性自然;或选亭台楼榭,精巧宁静……处处体现了女性内心的丰富和细腻。再配以精美的结扣与璎珞,搭配宝石或银质雕花小件儿,一个个香荷包就变成了完美的艺术品。烟荷包的外形更为多样,色彩上都是淡雅而不失华丽。
   达斡尔人的服装刺绣在繁简对比上处理最为得当,大面积的底色和即使和繁杂的图案搭配在一起,也不显得突兀。
   清爽的绿色马甲,用黑色的刺绣来装点,有简单的滚边和盘扣,中间点缀小面积的几何图案,还挺有现代服装的设计感。库巾应该是外部的装饰配件吧,和土地一样深沉的棕黄底色,深色的宽边,两色之间用带有流畅线条的刺绣和云卷纹装饰,显得既大方又精美,令人印象深刻。小件的饰物,如帽饰、带饰是繁密刺绣的代表。这类刺绣的底色大部分都比较单纯,如白色、黑色、深蓝色等,图案所选用的色彩很丰富,明黄、暗红、湖蓝、浅紫、金银色都有,这些色彩多以小块强烈对比合并运用,但因为底色深沉、安排得当,也能统一协调于整体之中,纹饰又显得突出、华贵而强烈。
   人物刺绣的成熟程度相对较低,人物动势基本能反映出一定的生活场景,但是面部表情比较呆板,缺乏对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刻画,而多以背景环境刺绣来衬托故事情节。
   达斡尔族刺绣工艺的刺绣针法包括平针、锁针、辫纹针、回针、缬针等,具体的刺绣方式称作平绣、锁绣、缬绣、补花绣、堆绣、折叠绣等。一件生活物品往往结合多种刺绣针法,使其更丰富多变,而不是拘于单一或精细。即使是对于那个时代非常陌生的中原景致,达斡尔妇女也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了描绘。结合北方高寒民族特有的粗犷与直率,采取夸张变形的方法,设计出了特有的山川树石的模样,纹样形成了另外一种效果,但是却不失美感。在表现复杂场景时,由于尺幅所限,绣针恐怕已不能及,达斡尔妇女就另取绸布附在图案之上,在其上补绣细节的方法来表现,这些补花面积不大,色彩又比较协调统一,即提亮了画面,又增加了视觉层次感,是“粗”与“细”的完美结合,也充分体现了达斡尔这个北方民族融会贯通、真挚朴实的民族性格,也使达斡尔族刺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备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目前,达斡尔族刺绣已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背后体现出的是达斡尔民族对生活的智慧和热爱,因而具有更加宝贵的研究和探索价值。达斡尔族是契丹族的后裔,遥想当年: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首千年前的契丹土歌,把蒙古草原的壮美,契丹民族的豪迈,描绘得有声有色。千年之后,草原依旧,契丹人的后代也还在,他们仍在耕田牧马、放声高歌……在当下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缺乏保护、甚至几近失传的情况下,对达斡尔族绣这一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保护和研究,对进一步保护、发展和延续少数民族文化,维持整个人类的文化多样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